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25章(1 / 2)

整个琼林宴持续了三个时辰,方才散席。

按照以往几次的科举考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二、三甲的进士们则考选庶吉士,这些都是要等到琼林宴之后才进行的。

墨珣赴宴完毕之后,直接与越国公同乘一辆马车回府。他与越国公的关系本就人尽皆知,过多避讳反倒有点儿疑心生暗鬼的嫌疑了。

第二日,墨珣他们一甲三人的授官圣旨并未下发,朝服亦还未发放,但仍需要与官员们一同赶在卯时之前进宫,以便他们能够在就职之前学习朝廷之中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墨珣他们此时就与当初伦沄岳考取庶吉士在翰林院实习的情况差不多,除却不需要上朝之外,仍是要到翰林院中见习一二。

今日朝会的主要议题便是由宣和帝提出的关于立储的事。

除却越国公外,大多数的朝臣们都对宣和帝此举有些意外。毕竟以往每一次的立储都是由朝臣提出的,而最后都是以宣和帝面露不耐地退朝而告终,却没想到今日会是宣和帝主动提起。

“朕有一个想法,想说出来让大家讨论一下。”宣和帝看起来今天心情不错,语气也是难有的轻快。“朕决定秘密立储!”

“敢问皇上,何为秘密立储?”

“就是朕立了储君之后,不对外不公开储君身份。”

朝臣们琢磨出味儿来了,这就开始山呼:“万万不可啊,皇上!”

“为何不可?”宣和帝并未因为朝臣的反对而生气,反而好整以暇地等着朝臣们说出个所以然来。

“不公布储君,那如何才能重点地培养太子呢?”在大臣们看来,太子自是与普通皇子不同的,不管是不是嫡长子,那都是地位超然的。

“是啊,皇上!不公布储君,那岂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要留在京里了?”一般来说,皇子被封了王之后,就会即刻前往各自的封地,非召鲜少入京了。

朝臣们一边反驳宣和帝的说法,一边想着——宣和帝果然还是要在立储一事上继续折腾。本来大家都以为只要皇子们经历了三年的考核之后就能等到封王立储的诏书,却没想到宣和帝竟然又绕回来了。

“这于礼不合啊,皇上!”

“是啊!万一皇上御驾亲征或是南巡,那要由谁来监国呢?”

……

朝臣们立刻在大殿上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他们的每一句话都问在了点子上,让宣和帝无从反驳。宣和帝本来提出这个观点,就是想放在朝堂之上,让朝臣们进行讨论。他不可能仅凭墨珣一人之言就改变几百年来的立储方式,总要细细思量过后才能定夺。而朝臣们作为智囊团,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