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五翁主本人应该也是不愿意去雅砻和亲的。所以才会想要铤而走险,在御花园那会儿,怕是就想将墨珣拉下水了。
墨珣仔细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五翁主挑了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并不是说进宫赴宴的大臣们年纪都很大了,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正当年的,而且,退而求其次,就算五翁主挑中了一个御林军那也不打紧……御林军一般都是从宗室、官员的子嗣中挑的人,又不是从平民百姓里选出来的。既有官身又有俸禄,身后还有祖荫,能差到哪儿去?
虽然墨珣知道自己与常人或许有那么些许不同,但归根究底,他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将将筑基的人罢了。无论他此时外在的身份、地位,或是就目前而言,他表现出来的才学……就算这些东西他对于整个大周来说是佼佼者,但在科举之中崭露头角的那些人难道就不是佼佼者了吗?
更何况,就算中了状元又如何?多的是考中了状元,在翰林院做了三年修撰之后就被派到其他部门去,从此便寂寂无闻了。
虽说墨珣是越国公的干孙子,但越国公的爵位又不能承袭,谁知道墨珣日后会如何?
中个状元了不起?
当个修撰了不起?
墨珣自己这么想着,都想摇头。
尽管民间一直有句话叫作“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但翰林院的官员这么多,内阁的位置却并没有这么广。庶吉士不还号称“储相”吗?丞相之位就那么一个,那每三年留馆的庶吉士也不在少数,这些人难道都能当丞相吗?
若说是五翁主自打见过一面之后便对他情根深种,墨珣更觉得是无稽之谈了……
那会儿五翁主明明就还不到十岁,十岁的娃娃能懂个什么结两姓之好?
林醉比自己与五翁主都还大上两岁呢,墨珣不也没觉得他对自己情根深种?
一想到林醉,墨珣立刻意识到自己想着想着就扯远了……
既然外在条件没什么特殊的,那么久来说说内在——他没有为墨延之守孝的事情当时引得满朝哗然,就算此时墨珣已经入朝为官,但却也还是隐隐能感觉到这件事对自己造成的后续影响。
纵使宣和帝此时瞧着是已经不欲再跟自己计较了,但恐怕日后官员考核、升官任职……这件事都会被纳入考评。
墨珣自己随便想想,都觉得自己前途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