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升官,墨珣面上欢喜,心里仍是不敢掉以轻心——五翁主身死在前,他如果再不谨言慎行,小心谨慎,怕是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
第272章
大理寺的公务已经与翰林院截然不同了, 每次考课之后,朝廷都会给予一段时间让调任的官员熟悉新的公务。
尤其是一些外派或者调回京里的官员,就只是路上的行程,没个十天半个月那可不够,更别说还有一些公务的交接了。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但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是知县、知府,而京里又有怀阳府尹,大理寺所管的案件全都是经过了各级地方长官审核过了, 而能被送到大理寺的都是不小的案子,地方没办法处理才逐级上报来的。
有的就是进京告御状的——认为地方的长官断案不公, 跑进京里请更高级衙门审理的。
就是这类的案子也归大理寺管。
不过, 真正能进京告御状的本就不多, 墨珣的日常工作也就是审核各个地方的卷宗罢了。
大理寺丞和御史丞又完全不是一个档。
御史丞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而大理寺的最高长官则是大理寺卿。
大理寺丞一共有六名,主要职责就量刑。
量刑是从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有但不限于犯罪事件本身以及其犯罪事实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还有犯罪人的身份。
皇亲国戚犯案自有宗正寺审理,没大理寺什么事儿。哪怕是有人告了上来,最终也只能移交给宗正寺,大理寺只能派人协同审理。
只是,涉及皇亲国戚的案子,本就十分难办, 如非必要, 自然是能避则避的。
免得羊肉没吃饭,还惹了一身骚。
而设置六名大理寺寺丞, 则是为了防止单个人心中有所偏颇。所以每次判刑,六位寺丞都需给出意见,经商讨无误之后,六人具保签章。
墨珣在大理寺熟悉了小半个月,这就把自己应该负责的公务范围理解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