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钱正新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帮越国公,但不可否认的,宣和帝确实是因为钱正新的缘故才起复越国公的。
先帝留下来的老臣不少,但大都因为站队错误,一并被宣和帝肃清了。而余下的这些,算不上全是支持宣和帝的人,但为了博一个美名,宣和帝也不敢杀得太过。再者,朝廷里头也需得留些得用的人,总不能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手下却没有一个兵。
越国公不在,当时的“三公”虽然还是“三公”,但明眼人都知道“三公”成了“两公”。
尽管新上任的御史丞是宣和帝属意的人,但他在钱丞相和年太尉面前却也还是低了一头。
越国公在朝中,算是一个平衡的存在了。
宣和帝也是在越国公离开之后才渐渐意识到这点。
而在此之前,宣和帝本想着努力扶持起自己的势力,再不用受到那些老臣的制衡。
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好,就要贯彻下去却难得很。
宣和帝原先就不是先帝最中意的皇子,哪怕因为大行皇帝晚年因为服用了丹药致使神志不清,储君时立时废,宣和帝也曾捞到过太子之位,但那时的朝臣们都不看好宣和帝……
所以最后,还是把越国公召回了京里,就当是为现任御史丞铺路了。
要说宣和帝有多信任越国公,那也没有。
无非就是越国公的人品让他放心罢了。
现在看来,宣和帝会把传位诏书交给自己保管,应当是担心诏书一旦放到了其他臣子手上会出现变故吧。
越国公与几位同僚同赤几王问了安之后,便一同前往大殿了。
饶是他再不想跟皇子扯上关系,但路上这么碰到了,也没什么可避的。非要避开,反而让人觉得是在欲盖弥彰。
更何况,如果他连这都要怕的话,那当初丁忧的时候,他干脆直接致仕就好了,又何必再回到京里?
第327章
墨珣成了大理寺丞之后, 无论是早朝时所站的位置还是进宫赴宴时所坐的位置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之前年宴的时候,墨珣已经由内监领着,知道了自己的“新”位置在哪里,此时进了大殿之后, 他便也林醉一起, 同越国公他们分开了。
待朝臣们纷纷落了座,又在大殿之后等候了半柱香的时间, 才听到内监们喊出了“皇上驾到”的声音。
原本还在小声交谈的朝臣们当即噤了声, 正襟危坐起来。
宣和帝一脚刚迈进保和殿, 还不等朝臣们先反应,他浑厚的嗓音便响了起来,“朕今日心情不错,特邀诸位爱卿进宫共度上元佳节。”
不管宣和帝说了什么, 千错万错, 先行礼问安总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