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宣和帝有野心,也有城府,尚武崇文,而他的这个大儿子,在宣和帝看来,性格有点太软了。
一开始,宣和帝还是挺喜欢大皇子的,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第一个儿子,长得也跟自己像,又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
可越大,性格就跟自己越不像了……
宣和帝也说不上自己这会儿是个什么心情,总之,听完了老皇叔的话之后,他确实有那么点儿后悔。
想来,应当是这段时间烦心事太多了。
不多时,内监传话,说是“三公”有要事求见。
宣和帝面上一哂,当下就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事来的。
“传。”
“三公”进殿,倒也没有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来意说出来,而是先关心了一下宣和帝的身体。毕竟皇上才刚醒,他们一来就先质疑,恐怕皇上也听不进去。
早些年,宣和帝尚能听得进朝臣们的话,但后来渐渐的……有那么一点儿刚愎自用的意味。
经过了今天的事情之后,墨珣甚至觉得“刚愎自用”这个词用在宣和帝身上还好听的。
难听点儿的,那就是昏庸了。
“爱卿担心了,朕无事。”宣和帝觉得自己现在身体状况良好,自然也就没有了今日醒来时那样的怨念,心情也算是不错,看到“三公”前来,非但没觉得威胁,反而还让人赐了座。
年太尉打头,虽说想要寒暄一二,却也不敢一直揪着宣和帝的身体状况,就担心宣和帝心里会多想。
此时,皇子们都已经带着家眷和侍卫、下人一行出了怀阳城。
尽管宣和帝此时身体不错,心情尚可,却也不想多花时间跟他们闲聊,直接就把话题给挑开了。“爱卿今日前来,应当是为了几个皇子就藩的事吧?”
在宣和帝面前,“三公”不敢有什么多余的小动作,便遵循本心,齐声应道:“皇上当真明察秋毫。”
宣和帝颔首,受下了“三公”的恭维。
年太尉见宣和帝果然心情不错,虽然心里犯着嘀咕,不知道皇上怎么今日这是怎么了,但却也没有忘记自己今天面圣的目的。
“启禀皇上,臣认为,此时大周正值内忧外患,皇上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将几位王爷派到封地,实属不妥。”
“臣认为年大人所言在理,将几位王爷留在在京里,也好为皇上分忧解难。”
“现在大周正值多事之秋,朝廷也正是用人之际,有几位王爷在,也是皇上的一大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