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053章(1 / 2)

像墨珣当初那样,参加殿试成了进士之后就可以被称为“天子门生”。

宣和帝已经驾崩了,而宣和帝在位期间所举办的所有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宣和帝这个“天子”的门生,而不是牵复帝的门生。

然而,现在整个大周内忧外患,牵复帝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办科举,只能将科举考试延后一年。

至少一年之后,大周与雅砻的战争必定会告一个段落。

墨珣觉得牵复帝其实挺倒霉的,或者说,在宣和帝突然暴毙之后登基的任何一个皇帝都挺倒霉的。分到手里的就是一把烂牌——什么大赦天下、免税三年、免除徭役……这些惠及百姓的举措是一样也做不了。这就算了,牵复帝还要征兵,还要百姓服徭役,甚至于因为国库空虚,所以田税也加重了一些。

百姓才不管上头是谁坐在皇位上,而国家的这些烂摊子又是谁给弄出来的,他们只在乎那些能够惠及自己的举措。

叛军头头钟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起义,也正是瞧准了老百姓此时此刻正是怨声载道。

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不喜欢有所变动。

是以,如果钟外随随便便煽动百姓谋反,那基本上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百姓对大周朝廷的信任程度不断下降,而钟外只要能在这个提出一些牵复帝此时此刻做不到的事,就有许多人会依附过来,并拥戴他上位。

牵复帝的告示一经张贴,就有不少人往朝廷递自己所写的策略了。

其实,这就跟考策论有那么点儿异曲同工的意思。

牵复帝登基之后没有开恩科,又将原先的科举考试时间推后,现在又仿佛是变相地开辟了一条仕途出来。

原先的一些学子、考生这就一窝蜂地涌了上来。

要不怎么说“穷途多俊异”呢?

总之,这些被交到朝廷的策略是言之有物的有,浑水摸鱼的也不少。

翰林院与御史台忙得焦头烂额,甚至下了衙之后还要带几摞百姓交上来的策论回家看。

越国公作为御史副丞,自然也不例外。

墨珣甚至还被越国公抓了壮丁,帮着审稿。

原先墨珣还要多熬几年才有资格申请当科举考试的考官,可这会儿都已经可以阅卷了……

审着审着,家丁便来换了个烛台,越国公这才停下来休息片刻。

只是这一停下,就觉得浑身上下哪哪都酸得厉害,肩膀、脖子最最明显。

“哎,老了啊。”越国公感慨道:“真是老了。”

“孙儿给您按按。”墨珣干脆起身,站到越国公身后给他按按肩。

越国公看着烛光晃动着,恍惚之间忽然开口问了墨珣一句,“你可有什么想法?”

墨珣手下不停,倒是十分郑重地“嗯”了一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