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珣甚至可以想象,在此之前,征西军的士气是如何的低迷。但是,就这么个糟糕的情况,那些老将仍是无法心安理得地听着敌将辱骂大周,出城迎战,就算是战死,至少……大周的脊梁没有断。
鸿薪王作为大元帅,先看到的就是对方违抗军令,还有被他们带出城打仗而死伤的一万多士兵。
墨珣把自己那个“率兵迎敌”和“率兵投敌”的言论说了出来,“哪怕是几位将军违抗军令,致使大周损失了上万名士兵,但这其中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牵复帝和鸿薪王也不是什么愚人,墨珣只这么一点,他们便也都能想到了。
“看来朕还得多考虑考虑。”违抗军令的事肯定得算,不然以后军中的将士可能都不会把军令当回事——只要自己最后能打胜仗,不服从命令是可行的。
“皇上仁慈。”
*
不出两日,军中的就有了那三个都统害死了几个老将军以及一万多士兵的传言。
墨珣策反关外部落失败的事,跟眼下这个“害死同袍”的事比起来,那还真算不得什么。
几乎是军中的所有人,看那三个都统的表情都不对了,多的是探究、惊诧和鄙夷。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查,哪怕揪了人来问,也都还是查不出这个流言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最后,他们也就干脆猜此事是墨珣所为。
因为他们这段时日,他们蓄意散布了关于墨珣办事不力、欺君罔上的事,所以,墨珣这是在以牙还牙啊!
前两日,墨珣明明已经亲耳听到了在背后说闲话,但却像个没事人似的,不免让人觉得……墨珣胆小怕事。
三个都统一见墨珣哪怕是当场“抓到”人,也不敢将他们怎么样,不禁起了轻视之心,且心更宽了。
不过,谣言已经散播出去,此时就已不需要再经他们的口说出什么了,自有别人会绘声绘色地去将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
然而,与他们想象中的不同——与墨珣有关的闲话竟然已经被他们的流言盖过去了!
现在,除了打仗之外,征西大军中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在玉门关折损的几员老将。
“难怪,我记得当时大元帅不是下令紧闭城门,以防守为主吗?原来都是因为都统在几个将军面前嚼舌根……”
“就是说啊,哪怕宋将军他们跟大元帅不对付,但违抗军令可不是什么小事。”
“哎!我还听说之前关于墨大人的那些,也是从这三个都统那里传出来的。”
一说到墨珣,几个小兵都激动了,“快快快,仔细说说!”
“其实我也就是听我同乡说的。”小兵瞬间成为人群的中心,立刻昂首挺胸,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他不是正巧在墨大人的帐外巡逻吗?恰好撞见章都统跟几个士兵围在一起说墨大人的闲话!”
“真的假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