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齐从大周士兵那里听了墨珣的事迹,知道就连诨右图与他的那两个儿子都是被墨珣射杀的,看向的墨珣的眼神也变得亮闪闪的了。
“这次我带人回到大月氏,我父亲,就是族长,还骂了我一顿。这段时间,我们族人提心吊胆,就担心雅砻会来报复我们。”
“他们没机会了。”墨珣心里其实是觉得牵复帝就只是想让他把雅砻打怕,让他们以后不敢对大周有不臣之心。但墨珣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得打死老虎才行。
墨珣不愿意跟边关的将士抢功,但心里却是急着回京,所以才会频繁参与战事。
而大周的将领并非无能之辈,否则也不可能在雅砻的攻势下守住玉门关不让雅砻踏入关内一步了。
大多数时候,墨珣都是跟几个将领商议,而后由将领领兵出征,他自己则随军前行。
两个月后,墨珣赶在怀阳落下第一场大雪时回了京。
而此时,世上已再无“雅砻”。
……
墨珣原先就只是个文官,率领的也都只是边关的将士,此番回京,自然不可能带着边关的将士进京。不过好在牵复帝回京之前,曾给墨珣留下一小部分的禁卫军。
墨珣归心似箭,一路策马向东,却并没有在驿站休息,而是带着战报赶回了怀阳。
边关将士已经给皇上写了奏折,但是这个快报竟是没有墨珣他们一行的速度快。等墨珣他们抵达怀阳城门口时,边关将士的奏折竟才刚刚进了昌州。
到了怀阳城门处时,墨珣停了下来,刚要下马,就被禁卫军制止了,“墨大人不用下马。”
语罢,禁卫军们纷纷掏出腰牌,让守城的士兵查验。
“这位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墨珣,墨大人。而旁边那位是越国公府上的侍卫。我等从边关归来,此时身负战报,急着要进宫面圣。”
守城的士兵见到禁卫军倒也并不奇怪,更何况墨大人留在边关追击雅砻残兵的事本来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周。现在见到墨大人回来,几个士兵一边检查禁卫军的腰牌,一边偷偷打量坐在高马上的墨大人。
墨珣觉察到视线,随意朝着他们扫了一眼,倒也没说什么。
然而,士兵们却都被墨珣这一眼吓住,竟是不敢再看,赶忙低头检查腰牌,放人进城。
等到一行人离开城门,士兵们才惊叹道:“原来这就是能拉开‘震天弓’的墨大人,‘三箭定边关’,果然名不虚传。”
这周身的凛然之气,简直让人不敢直视。
此时,墨珣已经驾了马往宫门处去了,却也没错过周围百姓提到的什么“三箭定边关”。
墨珣一听这夸张的说法,就知道京中肯定已经有了他的传闻,就是不知道是从谁的口中,竟是能传出“三箭”,明明是七八1九十箭……
不过算了,随他们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