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文章读完,竟是齿颊生香,这种体会,在他来到满是文盲的北渊洲后,已经很少见了。
“这个人在哪里?找得到吗?”殷无极问。
“很可惜,他并未留下地址。”凤流霜轻叹一声,“柳先生说,此人用纸鸢传信,用术法抹去了一切痕迹,很难追踪。”
“留下姓名了吗?”
“信件有落款。”
殷无极翻看信笺,发现在隐蔽之处,有两个劲瘦有力的字,“平遥”。
“平遥。”殷无极咀嚼了一下这个名字,却是慢慢地勾起唇,道,“真有意思。转告柳清,这篇文章,原封不动地登到下一期启明报上,我再写一篇驳论,看他上不上钩。”
下一期印发后,照例通过程潇初步组建的商会,通过各个渠道向整个北渊洲散发。
《启明报》已经发行三个月,就以极快的速度成为了精神消费匮乏的北渊洲极其热销的读物,一时间洛阳纸贵。
在启明城的势力难以触及的地方,这一份小小的报纸,却如一簇簇萤火,照亮那些黑暗之处。
一开始,北渊洲十城里,有些城主还没有意识到这《启明报》的重要性,甚至还抱着开玩笑的心情,去让下属弄几份来看看,见那仙门叛徒又搞什么幺蛾子。
结果,两三期之后,他们就逐步觉得不对劲了……
明明是圣人教出来的弟子,却半点典籍也不引用,更没有生僻字,句句平铺直叙,适宜口语,显然是有传播的野心。
而他写的内容呢,句句是暴论啊!
在《我不要奴隶的国度》里,他宣传什么“人不是生而为奴”;在《论君主》里,他难得引用,却是在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特么是掘北渊洲当前制度的根子。
一时间,很多城主都拍案而起,要在城中禁绝这种暴论,但凡是被查出贩卖《启明报》的,不问缘由都下狱拷打,意图审出其与启明城的勾连,而大多数情况下却是一无所获。
但越是禁绝的东西,在暗地里的传播速度就越快。城主明面上禁止了,在黑市里,一份原版的报纸甚至能炒到天价,哪怕是手抄版,也会被人竞相追捧。
更别说暗地里的魔修结社,定期聚会时,很多都会着重讨论一下这位前圣人弟子的观点,或许是批驳,或许是赞同,但没有人不看。
“他太疯狂了。”这是许多魔修暗地里的评价,“但是报中描述的启明城景象,真想去亲眼看一看啊……”
“传说那里重建的很好看,生活起来很舒服,也没有大魔当街杀人……”
“废话,那是因为渡劫期殿下不让,谁敢触霉头,当心出不了城。”
“说实话,魔修修为越高,魔性越强,我还没见过到了渡劫期,却不嗜杀的大魔呢……”
“看到这条消息了没?建城周年纪念,会举办启明灯会,欢迎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