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无极与朝中臣子议事未毕,共同走下宫前楼梯,前来相迎。
殷无极双手扶住他,请他站起,“前方战况如何?”
传令官道:“禀陛下,仙门内部管理混乱,边境城防空虚,我等连下三城,大胜!
“萧元帅在边境陈兵许久,虽然一开始仙门还有防备,但后来见我们迟迟不动,以为我们没胆子动,后期守备懈怠。元帅得到您的旨意后,立即组织敢死精锐作先锋,星夜兼程,先下一城,攻其薄弱,切断情报和物资运输。后面的城池迟迟收不到战报,成了瞎子聋子,见魔兵压境还反应不过来,只得仓促应战,攻上城门时,元帅悍然一击,直接斩了城主……”
“仙门这‘第一’的位置坐的太久了。”
殷无极得知大胜的消息,心头石头落了地,终于面露微笑,将单膝跪在他面前的传令官扶起。
他转身,对群臣道:“一旦失去了危机感,就会怠惰。即使仙门幅员辽阔,能人辈出,那又如何?”
“倘若仙门人心浮动,不愿为了‘仙门’而战,再强的战力,再充足的资源,再辽阔的土地……怎能敌过我北渊上下一心?”
“天下无敌,也是一种诅咒啊。”
人心浮动,这的确是仙门最大的弊病。
儒释道三教道统相异,即使被捏合为仙门,也不过是谢衍名望如日中天,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跟着仙门之主罢了。
谢衍对于仙门的控制程度,已经极好。
但是之前的水灾堪称千年难遇的浩劫,圣人动用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去挽救凡人生命,在与天灾的争斗中,中洲仙门牺牲惨重。
倘若那时他下令关闭山门,保存战力,此时面对仙魔大战也不会如此被动。
微茫山上,儒门三相被召集起来,他们刚刚看着七贤几位先生离去,显然是带着任务。
先前水灾时损毁的宗门建筑,此时还未修缮完毕,很快,战报又至。
风飘凌心事重重:“师尊刚刚从西洲回来,禅宗表明意向,此次大战,佛门不欲参战,只要北渊不打到西洲去,他们就是要作壁上观了。”
“那启明城遇袭,到底是谁从中挑拨……”白相卿迟疑,“北渊魔修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但仙门这里也是未听风声。说到底,仙门那么大,我们虽然有些积怨,但实际上没有加害魔修,总不能教我们也为他人罪行买单吧。”
白相卿的看法,也是仙门其他修士的心声。
仙门修士有着相似的认同,召集他们的是大义或是救世之类,他们会不惜己身,在圣人的带领下奔赴战场,死而后已。
可是,这次他们莫名背上了加害者的名号,这让以正道自称的仙门众人也难免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战意也没那么强。
“……事发仓促,面对这股汹涌的仇恨,我甚至都对我是否该拿起武器对抗魔修,产生了怀疑……这场战争,到底有什么意义?错的是他们,还是我们?”
天问阁之外,白相卿的疑问,也入了刚刚回来的谢衍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