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暗暗舒出一口气。
他身为长史,进言建议是本分。现在郡主做出了抉择,他们照做便是。
冯长史也是个实在人,张口附和道:“郡主说得没错。我们辛辛苦苦地种出新粮来,自己的百姓还没得实惠,哪里就轮到朝廷了。”
“新粮给是要给的,不过,得过两年南阳郡存够粮食不缺粮种了再给。”
一众属官纷纷点头。
谁也不是圣人。有好东西,当然要先紧着自家百姓。
姜韶华下定决心,也不再犹豫踌躇,微笑着说道:“新粮一事,暂不宣扬。大家都将嘴守得紧一些。”
众属官齐声应下。
姜韶华笑着问崔渡:“红薯是不是也快收成了?”
崔渡笑着点头:“再过半个月,就能收了。郡主巡完十四县就来田庄,一日未曾歇过。这段时日还是先回王府吧!等过半个月再来。”
说起来,姜韶华又是近半年没回王府里了。像她这般整日在外奔波的郡主,全天下再找不出第二个。
姜韶华笑道:“好,我今日就回王府。你在田庄住了小半年,也回王府歇几日。”
崔渡却道:“今年第一年种红薯,田里离不得人。眼看着还有半个月就要收成了,这个节骨眼上,我得守在这儿。”
陈长史笑着接了话茬:“忙过红薯收成,郡主给崔公子放个长假,好生歇息半个月。”
“不用不用。”崔渡不假思索地拒绝:“歇个三五天足够了。接下来还要育苗推广到十四县,诸事繁琐,样样离不开我。”
这等勤奋拉磨的积极态度,简直将沈工正都快比下去了。足以令闻主簿和杨审理等汗颜。
姜韶华凝视着眉眼间露出倦色的崔渡,柔声道:“辛苦你了。”
崔渡咧嘴一笑:“我年少力壮,一点都不累。”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什么话语都显得轻飘无力。
姜韶华没有再说话,只冲崔渡微微一笑。
……
当日晚上,姜韶华一行人赶回南阳王府。
小半个月来,众属官都放下差事,随着郡主在田庄收新粮。偌大的王府,颇有些空荡冷清。
今日众人簇拥着郡主回府,卢玹满面喜色地领着众人相迎。
人的腰身一旦弯下,便再难直起来。卢玹一开始憋屈难受,如今渐渐习惯了,对着女儿低头弯腰竟然也没什么不适应。
姜韶华心情极佳,便是看亲爹也顺眼了不少,笑盈盈地说道:“几个月未见,父亲别来可好?”
卢玹简直受宠若惊了,连连笑道:“我在王府里衣食无忧,好吃好睡,无一处不好。就是记挂郡主在外奔波劳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