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侍郎死了,太后党遭受重创。王丞相一党扬眉吐气,夺回了朝堂大权。最终,付出代价的,是无辜的百姓。”
陈瑾瑜听得愤慨不已:“都到这时候了,他们还要争还要斗!都是一派私心!以我看,太后党也好,丞相党也罢,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陈卓瞥一眼义愤填膺的孙女:“官场历来如此,不是非黑即白。想做事,就得先掌权。站到高位,说话才有人听。”
像郡主,就深谙其中道理。
这两年多来,郡主真正做的事,其实只有一桩。那就是整顿南阳郡官场,掌控所有下属。
所以,在南阳郡里,郡主说了就算。一道公文下去,十四县无不照做。由蔡县令打头起了内卷竞争的风气。县令们甚至争相攀比,个个干劲十足。
朝廷的最大问题,其实在太康帝。身为天子,驾驭不住臣子,也管不住自己的亲娘。结果,权臣要当政,太后也想掌权,斗个不休,误国误民。
不过,再平庸无能的天子,只要稳稳坐在龙椅上,朝堂也是安稳的。现在太康帝卒中,年少的太子被拎了出来,能不能稳住局势,实在尚未可知。
姜韶华沉默片刻,才道:“我们离朝堂太远,顾不得也无法顾及。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南阳郡的百姓填饱肚子安居乐业。”
“陈长史,你写一份公文,传至各县。让所有百姓用今年收的玉米红薯去县衙换粮。”
陈卓反应极快:“郡主是想将今年的玉米红薯都做粮种,推广至北方所有州郡?”
姜韶华点了点头:“是,只要朝廷肯全力推广新粮,我们就将今年的玉米红薯当做种粮献给朝廷。好在这两年各县都囤足了粮食,足够百姓们吃饱。明年再种一茬玉米红薯,也就能将灾荒熬过去了。”
“郡主这是设想的最好的情形。”陈瑾瑜忍不住嘀咕着反对:“万一有流民来南阳郡呢,到时候郡主管是不管?还有,再有乱民来了怎么办?”
第244章 出兵(一)
陈瑾瑜不是有意泼冷水,说的都是实实在在可能发生的问题。
姜韶华轻叹一声:“既要做事,总得冒些风险。眼下南阳郡粮食富足,让我眼睁睁地看着北方郡县的百姓接连饿死,实在于心难忍。”
在确保南阳百姓不会饿肚子的情形下,她必须有所行动。
这是她身为姜氏宗室南阳郡主应有的担当。
陈卓赞许地看郡主一眼:“郡主既然下了决定,臣这去写公文。”
姜韶华略一点头,特意嘱咐一句:“除了公文之外,给所有县令们都写一份书信。换粮一事不可急躁,更不可借此欺压百姓。”
陈卓挑眉,霸气一笑:“借他们胆子,他们也不敢,郡主且放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