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丞相长叹一声:“千真万确。”
太和帝看着王丞相,慢慢道:“这桩案子,关乎几十条性命,关乎几百人的清白。朕不是信不过王丞相,而是要格外慎重。”
说到底,还是不够信任。
换成太康帝,根本不会多问,直接就会让王丞相全权处置。
王丞相心里有些发凉,肃容应道:“事关重大,请皇上派人去牢狱中复审这一案。”
太和帝略一点头,转头吩咐葛公公去传口谕,传安国公和戴尚书进宫。
王丞相心里一声冷哼。
按理来说,这一桩暗自应该交给刑部来复审,派戴尚书去正合适。天子让安国公一并跟着去算怎么回事?
年少的天子别的没学会,倒是先学会了平衡朝堂,倚重太皇太后一党来压制他这个丞相。
安国公戴尚书连夜去牢房,将此案重审了一遍。
隔日,两位重臣捧着厚厚一摞卷宗来了。前面大致一样,只有后面有些出入。那些暴民声称在城门外就被逮住,那个将军口口声声说他们是被南阳郡主唆使而来。
“此事怎么牵扯到韶华堂妹了?”太和帝皱了眉头。
第332章 妥协(一)
安国公和戴尚书熬了一夜,将这一桩案子查了个底朝天。
时间太短,左越根本来不及捂住这么多人的嘴。戴尚书倒是有心包庇,奈何安国公虎视眈眈,容不得他做手脚。
结果这一审,拔出萝卜带出泥,将左越前前后后做的那些勾当都审出来了。
安国公打起精神,拱手禀报:“左越原本是想借此事诬陷南阳郡主,暗中指使麾下士兵杀害饥民。结果错打错着,这一拨饥民确实做过许多不法之事。”
太和帝目中闪过怒焰,用力拍了一下御案:“左越为何要做这等事?韶华堂妹和他无冤无仇,他为何要平白诬陷韶华堂妹?”
戴尚书咳嗽一声,正要说话,安国公再次抢过话头:“皇上可别忘了,三年前南阳军主将左真被弹劾,丢了官职。左氏一直对郡主怀恨在心。这是逮住机会就想狠狠咬郡主一口……”
“郑尚书请慎言!”戴尚书见势不妙,立刻张口打断滔滔不绝的安国公:“这些暴民,敢杀人抢粮,易子而食,早已不是什么良善百姓。他们说的话,未必全部可信。”
然后,正色拱手对太和帝道:“左氏一门皆是大梁忠臣,尤其是左大将军,领兵镇守边关十数年,为大梁抵御外敌。左越也做了数年的城门官,平日当差勤勉,并无什么恶行恶迹。”
“恳请皇上明察此事,不要无故冤枉了左家儿郎,别令忠臣良将寒心。”
这是在提醒天子,左氏手握兵权,位高权重,没有确凿证据,不能随意处置一个左氏嫡支子弟。
太和帝默默看戴尚书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