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说话的臣子,正是背刺了安国公的汪侍郎。
安国公身为兵部尚书,因高价卖官一案闭门自省,至今没露面。兵部总得有人主事,身为左侍郎的汪侍郎,当仁不让挺身而出。
汪侍郎打从心底对伸手政事朝堂的南阳郡主不以为然,说话时抬头直视姜韶华:“军饷是拨来兵部了,不过,并不是足量拨的军费。这两年军费被一减再减,京城几支军队是足额发军饷,边军也还算充足。各地驻军现在只发一半的军饷。要是有驻军闹起来,就是另一支平州乱军。”
“兵部上奏折索要的,就是这一部分军费。”
这理由冠冕堂皇,很拿得出手。
汪侍郎说完之后,偏偏又来了一句:“要是各地驻军,都像南阳军那般,怕是要出大乱子。”
第486章 翻手(二)
南阳军那般是哪般?
众臣心里都清楚。
南阳军在数年前就是南阳王府的,先帝登基后派左真去接掌,南阳军算是回到了朝廷手中。没几年,南阳军一众武将弹劾主将左真吃空饷喝兵血压榨士兵,罪证确凿。左真被夺官职后,南阳郡主姜韶华一力举荐于崇做了主将。
至此,南阳军重新归属南阳王府。
太和帝登基后,国库空虚,驻军军费严重不足。各地驻军都过起了节衣缩食的苦日子。唯有南阳军,军费丝毫未减。兵器战马粮食都十分充足,这当然都是南阳王府的功劳。
这两年来,朝廷直接省了南阳军的军费这一笔开支,南阳军全部都由南阳王府养着。如此一来,南阳军从名义到事实上,都是南阳王府的军队。
汪侍郎身为兵部侍郎,对此早有不满。此时在小朝会上提起此事,矛头直指南阳郡主。
众臣齐齐看向郡主。
姜韶华神色淡淡:“南阳王府为朝廷分忧,每年拨出一大笔银子来供养南阳军。这两年,南阳郡安宁,荆州安稳,有大半是因南阳军兵力强盛。不知汪侍郎口中说的要出大乱子,乱从何来?”
汪侍郎显然是有备而来,冷笑一声道:“南阳军是朝廷驻军,现在却成了南阳王府的军队。如果谁出银子养兵,军队就是谁的。其余州郡大族或是其他几个藩王都有学有样,各自养私兵,焉能不乱?”
姜韶华道:“汪侍郎这就多虑了。世家大族养不起一支军队,其余藩王倒是养得起,却不敢也不能养兵。有这个魄力胆量财力,还能被皇上所容的,只有本郡主一人而已。”
汪侍郎:“……”
南阳郡主不但实力强劲,脸皮厚度也是一等一的。
这是顶尖政客才有的厚黑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