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韶华看向丁尚书:“兵部有武将功劳簿,将其中出众的武将都挑出来,呈给本郡主过目,然后再斟酌定夺。”
郡主没有急着揽兵权,而是拿出了四平八稳公事公办的态度。别说丁尚书,左大将军和刘将军等人也没什么可说的。
事实上,郡主今日已经表明了不会大动干戈人事变动,众臣的心安稳了不少。
接下来,就是处理积压的政务了。
姜韶华延续以前的习惯,令众臣一一回禀自己负责的一摊事务,能当场商议出结果的,迅速做出决断。有些需要斟酌商议的,也不能长期搁置,三到五日之内要有定论。
陈舍人自动自发地执笔记录。
王瑾熟悉宫中事务,在郡主垂询相问时,总能给出合适的建议。
陈长史这个实际上的丞相,倒是格外低调,几乎没怎么出声。这也是聪明之举,先让众臣适应自己的存在,等适应期过了,再展露手段不迟。
……
忙碌了一天,众臣头脑嗡嗡地出了宫。
杨侍郎上了马车后,没急着走。果然,一个身影很快上了马车:“大伯父。”
杨侍郎嗯了一声,瞥杨政一眼:“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回府再说。”
杨政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待回了杨家,进了书房,杨侍郎令所有随从都退下,就剩伯侄两人。杨政没说话,就先叹了一声。
第641章 理政(三)
“郡主没升你的官职,你心里不满?”杨侍郎何等老辣,一眼便看出自家侄儿的心思。
杨政有些讪讪,不过,在自家伯父面前,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就是了。
他索性点头,坦然承认:“是。陈长史祖孙都是郡主心腹,我比不得。长宁伯继续去培育粮种,我也不能比。可是,连马耀宗都升官做了吏部员外郎。偏偏我什么好处都没捞着。”
杨政越说越愤愤:“我以前是混账了些,当差不尽心。可这几年,我这些毛病都改了。尽心尽力做事,什么都听郡主的,还为郡主背了不少黑锅。郡主怎么就看不到我的好处?”
“还有伯父,一直为郡主效力。郡主也没为伯父升官,我心里也为伯父不平。”
杨侍郎哂然:“你也太心急了。郡主还没正式登基,哪有龙椅还没坐稳就大肆提携任用自己人的道理。这是祸乱朝堂人心不宁的根苗。以郡主的智慧,绝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