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拥护皇上,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
“什么扶平王登基!根本就是仗着百姓无知信口雌黄!”
董尚书格外愤慨,因为他是被檄文指名道姓辱骂投靠女帝的“朝廷奸佞”:“平王自幼智力不全,在京城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朝堂众臣无人不知。可这等事,百姓们是不知道的,豫州军那些大头兵,也不知道。写这篇檄文之人,故意混淆颠倒是非。”
“请皇上立刻下旨,臣要写一篇檄文,讨伐逆贼!”
董尚书是真得被气得不轻。身为文臣,最大的抱负莫过于被留名青史。现在这篇豫州军的檄文一出,他这个礼部尚书确实是注定要名载青史了。大概率是骂名黑名。
董尚书此时此刻生啃了郑宸的心都有。
这封充满蛊惑引经据典文笔犀利的檄文,绝不是等闲人能写出来的。豫州军里都是些武夫军汉,能写出这篇檄文的,唯有郑宸。
董尚书能想到的事,众臣都能想到。同样愤慨的,还有杨侍郎丁侍郎。他们都被在檄文里提了一笔,仅次于董尚书之后。不管豫州军破灭的速度有多快,他们也注定要被史书里记一笔了。
王瑾压抑不住心里的怒气,上前两步拱手启奏:“皇上,逆贼郑宸,挑唆怂恿豫州军叛乱,还写出如此大逆不道的文章,抹黑皇上和朝堂重臣。臣要写檄文,征讨逆贼!请皇上恩准!”
紧接着,杨侍郎丁侍郎也纷纷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写檄文,一为天子正名,二则要狠狠唾骂逆贼!
第717章 檄文(二)
郑宸的行径彻底激怒了朝堂诸公。
武将们也就罢了,文官们都是两榜进士科举出身,谁还不会动笔杆子了?
姜韶华目光掠过众臣激愤的脸孔,声音里透出凉意:“众卿稍安勿躁。”
众臣立刻安静了下来。
宽敞的正殿里响起女帝陛下的声音:“众卿都知道檄文所写都是假的。不过,大梁地域广阔,百姓们连宫门在哪个方位都不清楚,怕是也分不清真假。”
“平王没能登基是事实,朕是女子也是事实。太皇太后和太后都住在后宫,极少在人前露面。个中内情,根本掰扯不清,也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明白。”
“郑宸正是窥准了这一点,才会恶意扭曲事实,编造谎言,信口雌黄。”
“嘴仗要打,且要迅速有力地回击。董尚书执掌礼部,最熟悉大梁律例和礼法。朕要你写一份檄文,从律法和道义上严厉叱责豫州军。并将郑宸犯下的罪行昭告天下。”
董尚书精神一振,拱手领命。
姜韶华目光一扫,落在王瑾的脸上:“王中书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