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魔幻探险 > 扼元 > 扼元 第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扼元 第6节(2 / 2)

郭宁向着士卒们退开的缺口迈步,沿着来时经过的道路,往寨门方向去。

他的脚步并不快,很稳,萧好胡的部下们惊恐地看着郭宁,继续后退。

在道路的中段,俞景纯正身陷人群之中,在数十把刀剑的威逼下惊恐万分。

郭宁暴起杀人的动作,完全出乎俞景纯的预料,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这持刀杀人的凶悍甲士,同时骗了两家,让两家都误以为他是对方的人,这才大摇大摆地混进了高阳关里,走到萧好胡的面前。

现在萧好胡死了。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认为,郭宁是俞家庄的人,是奉我俞景纯的命令杀人!眼前这数百人万一迁怒于我……那不是要有大麻烦了?我这一行人,岂不是要命丧当场?

俞景纯身后的一个年轻人急中生智:“老爷,眼下只能仗着这人的威风,与他一同退出去,再作计较!稍有迁延,万一数百人发起疯来……”

“放屁!”俞景纯怒骂一句,随即压低声音:“跟他一起出去?这不就坐实了我们袭杀萧好胡?”

“杀都杀了,还能怎地?这人是跟着老爷您进来的,几百人都看见了!这叫裤裆里抹了黄泥巴,不是屎也是屎啦!还不如来个顺水推舟……”

俞景纯愣了一愣。他是聪明人,一提醒就明白,当下狠狠咬牙:“那你们就打起精神……待那甲士走到跟前,你们护着我,列队跟紧了,一起出外!”

“老爷英明!”

两人言语几句的功夫,郭宁已经走到俞景纯身前。

“俞先生,多谢你。”郭宁和气地笑了笑。

俞景纯神情复杂地看看这年轻人,简直不知该怎么回答。

他只干咳了两声,跟在郭宁身后。

俞家庄的壮丁们随即跟上。

这十余人,放在数百人的环绕中,算不得什么力量。可他们往郭宁身后一站,仿佛瞬间就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道路前头的寨门处,许多人原本拥堵着,这会儿哗啦啦退避,把整条路都让开了。

人潮退开,此前被五花大绑押解到校场的汪世显等人,则被留在原地。

汪世显看着郭宁过来,两眼简直放光,身体扭得更加欢实了,还从堵着的嘴里憋出连串呼喊:“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俞景纯竭力镇定,其实已经满头大汗狂流,双腿发软。要按他的意思,这会儿可顾不得什么熟人还是生人,保命要紧!拔足快开这贼窟才是第一等事,哪管得了其它?

偏偏郭宁停下脚步,挥了挥手:“替他们解开!”

萧好胡的部下们自然不会响应的,但也没人站出来阻碍。

场中瞬间静了一静。好在那个给俞景纯出主意的年轻人反应很快,胆子也不小。他箭步窜过去,挥刀连砍,将捆绑着三人的麻绳砍断。

汪世显甩开绳索,反手掏出塞嘴的布条,干呕了两声。

他的衣衫褴褛,破得不成样子。可以看到身上带着好几处伤势,有刀伤,也有被棍棒或鞭子抽打出的伤,左手的手指也被砍断了一根,处处伤口鲜血淋漓,很是骇人。

但他也够硬气,神情自在的仿佛根本不疼,一溜小跑地来到郭宁跟前,深深施礼。

郭宁向他摆了摆手,继续往外走。

汪世显回身把两个同伴都搀扶到一处,见他们走动无碍,又折返回来,紧紧跟在郭宁身边。

眼看出了寨门,他忽然沉声道:“郭六郎,这数百士卒,正在心慌意乱的时候。你大可以将他们全都收编了!”

郭宁脚步不停,轻笑了两声。

他摇了摇头道:“我可用不上这等货色!你若有意,不妨留下试试?”

汪世显回头望了望乱哄哄的城寨。

随即,他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六郎,我还是跟你走!”

第九章 蒙古

郭宁暴起杀人的片刻,昏黄的日头正坠入西面的原野尽头。

待到众人离开高阳关,天已经完全黑了。空旷的野地周边,没有特别高耸的坡岗,已经走了很远,偶尔回头,还能看见关城中闪闪烁烁的火光,听到那个方向传来的嘈杂声。

俞景纯回想起适才的情形,愈来愈觉后怕。有同伴试图点起火把照亮,他唯恐萧好胡的部下们看到了火光追杀过来,当即厉声喝止。

他心里抱怨着自己何以这么倒霉地撞上了郭宁,担心着萧好胡死后的混乱局面,想要赶紧回到俞家庄去。于是奔走的脚步愈来愈快,没过多久,就甩开郭宁等人很远。

在浓黑夜幕之下,几个模糊的身影闪了闪,不见了。

这情形,让汪世显有些愕然。

他转过身去,想提醒郭宁,却见郭宁正往后走,伸手去搀扶一名步履蹒跚的,汪世显的伙伴。

此前汪世显等人的驻地也遭奚军袭击,汪世显的部下们猝不及防,大多战死。剩下三人,包括汪世显在内,全都重伤被俘。汪世显自己勉强坚持着,但他的两个部下已经踉踉跄跄,快要走不动路了。

汪世显连忙赶过去,与郭宁一人照顾一个。

汪世显的部下们,都是来自于巩昌府一带的汪古人。此部常常被认为是蒙古人的近亲,有“白鞑”之称。但实际上,汪古人的始祖是回鹘之一部,近数百年又融合了沙陀、西夏等部乃至许多契丹人和汉人,其血统颇为复杂。

如汪世显这等,世代居住于汉地,遵循汉家风俗,相貌与汉儿几无不同。而被郭宁搀着的一人,却是蒙古人的典型模样,凸颧骨,小眼睛,鼻子平阔,胡须浓密。

郭宁问他:“可有大碍?”

那人听得懂,但大约说不利落汉话,只冲着郭宁咧嘴微笑,以示感谢。

四个人又走了一阵,郭宁止步道:“且休息会儿,你们等一等我。”

此地便是郭宁之前守株待兔的三叉口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