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俞显纯有些激动:“你刚才也是听到的,那郭宁要我们按照缘边永屯驻军的军饷数字,再加三成,按月给付!”
他举起手,止住俞景纯的言语,语速很快地道:“这几年山后诸州驻军将士的军饷是多少,你知道么?只普通一名正军,每月就要五百文钱,八斗米!那郭宁的部下如今将近两千五百人,算上军官的份,再加三成,每月就得两千五百贯的钱,四千石的米粮!”
他忍不住拍打案几,咆哮道:“开什么玩笑!这几年水旱灾害不断,我们这些人报效朝廷、安抚黎民,费了多大得力气,花了多少钱粮?如今再怎么家境殷实,也凑不出这么巨大的数字!”
适才郭宁在时,俞显纯被他的威势所慑,唯恐一个不好就丢了性命,只得连声答应。这会儿想到如此巨大的开销,那与持刀挖他的血肉何异?简直让人痛彻心扉!
“兄长!兄长!”俞景纯上来几步,扯住俞显纯的胳臂,低声道:“你听我说完!”
俞显纯瞠目怒道:“还有什么可说?”
“兄长,那郭宁来时,向我提了个建议。他说,之所以要我来担任这个汇总负责之人,是因为信得过我新桥营俞氏的手段,也有意与我俞氏修好。郭宁说,只要我们出面,将钱粮按月给齐;事成之后,俞氏付出的钱粮如数奉还。其余各家给付的钱粮,我家和郭宁三七分成!”
“嘶……”俞显纯倒抽一口冷气:“什么,你再说一遍?”
俞景纯往厅堂的后门看看,确定仆役们都站在稍远处,才沉声重复:“他说,事成之后,俞氏付出的钱粮如数奉还;其余钱粮,由两家三七分成!”
见自家兄长脸色阴晴不定,俞景纯又道:“兄长,这世道一日不如一日,天晓得什么时候闹出大乱子?我们手头多那么一把糠米,就能多召一个壮丁,把我家的庄子修建得再坚固一分……”
他探手虚握,加重语气:“那就等于多一条命!”
俞显纯垂下眼睑,盘算了片刻,摇了摇头:“你说的对,但还有不周到处。”
“兄长,那郭宁对我们已经很耐心了,还多亏了汪世显念着交情,屡次斡旋!若我们再犹豫下去……”
“不犹豫,不犹豫,你听我说完。”
俞显纯正色道:“如今这世道,眼看大乱将至,能有数千精兵维持地方平靖,是件好事。既是好事,我们地方各家也得拿出诚意来。故而计算军饷,绝不能按照当年北疆那种自上而下克扣过十七八道的数字,而按照朝廷法度明确的数字。那是多少?”
俞景纯是当家之人,对往来簿册上的数字记得清楚,当即道:“若按朝廷的制度,每名正军每月当有钱二贯、米九斗五升、绢四匹,另外,每月给补买马钱四百文。”
俞显纯重重点头:“好!就按这个数!”
俞景纯被自家兄长的黑心肠惊住了,过了半天才颤声道:“兄长,这要的也太多了!”
“你慌什么!先报出这个数来,再慢慢商议,一点点往下谈!”俞显纯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在厅堂里又往来走了两遍:“叫仆婢们进来收拾,重新摆酒!再把各家的首领、族长都请回来,细细商议!”
“咳咳……若有人坚持不愿?”
“那,你就去问问郭宁。我想,杨安儿虽败,一定还有余部流窜诸州。那些,都是穷凶极恶的贼,对么?”
第五十二章 靠山
郭宁在数十名骑士的簇拥下出外。
都说军队似铁,锤炼成钢。数日前溃兵们刚集结时,不少人还难免带着一年来养成的松散之气。此前在范阳城稍稍与敌接触,除了郭宁带人陷阵,绝大多数人只进行了一次武装行军罢了。
可就只这次简单的行军,许多人心头被堵塞的关窍忽然被打开了。那些曾经出身入死的战士,就像是沉埋许久的武器,忽然间就磨去了层层铁锈,露出了沙场男儿的真面目。
此时数十骑簇拥着郭宁,虽然身上都带着长途跋涉的泥泞,也并没有谁格外盛气,却自然威势非常。起初郭宁还要小心地勒着缰绳,从从人群当中的空隙缓缓而过,后来人们便自行让开了道路,还有人在道路旁匍匐下来。
作为少年傔从们的首领,倪一紧随在郭宁身边,把自己的斧子横在马鞍前。
通常来说,大金国的士卒们都有随身携带一件或几件副武器的习惯。比如用来破甲的流星锤、铁骨朵,或者用来投掷的短刀、手斧。
倪一的这把斧子,却不是手斧,而是一把正正经经的伐木斧头,非常的重。所以方才倪一用斧背敲击,轻而易举地就把一名凶悍护卫的面门砸碎了。斧背虽然擦过,这会儿还有一丝丝的血迹,慢慢凝固成了黑色。
那人应该是死了吧?
六郎事前说过,不要随便动手,所以我本想手下留情,只将他砸晕来着。
可是我头一次在六郎面前表现,一时用力过了……六郎会不会不高兴?
倪一小心地看看郭宁的神色,然后学着郭宁的样子,严肃而冷峻地扫视着附近的人。
他看到许多人恭敬地俯首,看到他们毫不犹豫地跪倒在泥涂中。
这等尊崇,当然不是向着他,而是向着六郎。但倪一仍然觉得,胸中生出压抑不住的亢奋。
自记事起,倪一就像卑贱的枯草,受尽了羞辱。虽然他竭力磨练武艺,可北疆的永屯军士卒,在上头叠床架屋的女真贵人眼中,哪有什么地位可言?
他和他的家人、伙伴们,每天吃的是糟糠,用的是种种粗劣武器,被人驱使着一次次往草原上去,和那些野兽般的蒙古人厮杀,为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元帅们搏取功勋。
倪一一直以为,人活着就是这样,不断的杀人,杀到某一天被人所杀,浑浑噩噩地死去。他自己是这样想的,他身边的亲人、袍泽,也都是这样想的。大金的士卒这么一代代地被贵人们驱使,做牛做马,有时候要做狗做狼,都是理所应当。
毕竟卑贱的蚁民们只有依附在贵人身边,才能得到朝廷一点点的供给,才能活命。
但现在,他忽然发现,有些事情已经不一样了!
他正在胡思乱想,带人停在外围等待的汪世显迎了上来。
与胡沙虎厮杀一场以后,郭宁又夺了些战马,能够策马疾驰的将士反而不够。汪世显的亲信部下们,都是能骑劣马、长途奔行的汪古人,所以全都被抽调在骑队中。
汪世显一向以擅于周旋而自傲的。此前他反复向郭宁说,他与俞景纯有过命的交情,必定能够通过俞景纯拉拢俞氏宗族,进而使得安州左近的地方大族,都站到郭宁一边。
只可惜好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反而导致郭宁聚集的将士们几乎陷入物资供给不足的窘境。
这会儿郭宁藉着击退胡沙虎的威风,亲自出面寻俞氏谈话。汪世显并不出面,乃是预备在万一时出来唱红脸。
这时他匆匆问道:“六郎,怎么说?”
郭宁颔首道:“俞氏兄弟二人都很聪明,他们同意了。”
汪世显想了想,摇了摇头,自嘲地笑道:“果然还是六郎的威名更管用。看来,俞氏两兄弟,都是吃硬不吃软的!”
“非也,只是时局逼迫他们下了决心。”郭宁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