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奉皇遗事 > 第24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42章(2 / 2)

岑知简跪在下首,道:“草民山中野鹤,岂敢称龙道凤。”

“七宝楼修建是国之大事,还要辛苦岑郎。”

“承蒙陛下错爱,臣出身道门,不通佛理。”岑知简道,“只得尽力而为。”

皇帝句句递台阶,岑知简却不肯下,并非仗着皇帝逼迫理亏,而是因为华州岑氏声望犹存。皇帝面色已经不好,却不能有失气度,问娄春琴:“岑郎夺魁弹的什么曲子?”

娄春琴道:“是岑郎的自度曲,叫《濯缨》。”

皇帝便道:“岑郎既夺魁首,能否再奏一曲,朕与诸卿共赏。”

“草民没有带琴,也用不惯旁人的琴。”岑知简说,“华州岑氏,不做伶人。”

放肆至极!

他一再如此顶撞天子,秦灼却品味出点里头的滋味。

华州岑氏是公子檀旧臣,被迫出仕已是耻辱,更不能奴颜婢膝、徒折傲骨。若只因言语冒犯,皇帝绝不可能大张旗鼓地牵连岑氏,所以岑知简便没有后顾之忧。

他的软肋只有族系,岑知简并不怕死。

由他再三回驳,皇帝已阴沉下脸,岐王便从宴席中立起身,举酒对皇帝道:“陛下,岑郎没有带琴就罢了,臣驱车回家,反从道旁遇着一位遗珠。依臣所见,今年的乐宴魁首当有双冠。”

他此话一出,永王当即变色,正要开口阻拦,皇帝却顺着岐王递的话头接下去,问:“五郎是有所举荐了。”

“臣这位遗珠已在候旨了。”岐王笑道,“要紧的是,他带着琴来。”

皇帝点头,对娄春琴说:“请这位琴师进来。”

秋童随侍一旁,匆匆跑下去,一会便领进一位戴帷帽的抱琴人。永王手握酒杯,声音发寒:“如此面圣,不合规矩。”

长乐坐在最首,正用手指拨转镯子,闻言笑道:“在陛下跟前献艺,弹得好就是最大的规矩。”

皇帝也说:“演奏就是。”

抱琴人微微欠身,坐地抚琴。

弦被换过,琴面也有一道极深断痕。他露出十指,十指伤口仍新。

众人皆以为他又要发慷慨之音,却不料此曲哀婉欲绝,如泣如诉,闻者见泪,一时满座愀然。皇帝也不免拭泪,问道:“这曲子可有名字?”

那人放下琴,稽首道:“回陛下,曲名《并州哀》。”

皇帝还未回神,那人已直起身,将帷帽摘下,将头重重叩在地上,颤声叫道:“草民并州韩天理,在此状告国舅卞秀京杀良冒功、陷害栽赃,请陛下给元和七年并州枉死的九郡百姓一个公道!”

第187章 四十四 天理

一石惊起千层浪。

永王当即喝道:“还不将此叛贼拿下!”又转头看向岐王,“五弟,带此叛逆面见陛下,你安的什么心?”

岐王一脸惊惶,忙道:“三哥错怪我,我只知他是幽州韩诗理,感慕他的琴艺,想请陛下一听。他又不曾自报家门,我又未见韩天理真面目,哪有别的心思?”

闻及并州案,皇帝脸色一沉,怒声道:“先是煽动并州叛乱,现在又在朕跟前诬陷重臣——左右,将此贼拖出去。”

这里的“拖出去”,便有拖去格杀之意。

“陛下。”百官皆在,青不悔当即起身,“此案既有争议,又牵涉皇亲,若不审查清楚,只怕国舅和永王总要为流言所困。所谓清者自清,臣拜请陛下听他陈情。”

“右相。”皇帝沉沉叫他。

青不悔拜倒在地,“请陛下准他陈情。”

皇帝一声不吭,神态像头蓄势的老兽。杜筠新授官侍御史,正在百官之列,也起身跪倒,叩首道:“臣附议。”

皇帝冷笑一声:“右相的好学生。”

这句话有指青不悔结党之意,杜筠俯身在地,说:“并州案惨烈之况世所罕见,为陛下圣名圣听,臣请陛下重审此案。”

大理寺卿夏雁浦也振衣出列,“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好,好得很。”皇帝不怒反笑,指了指韩天理,“那你就说来听。”

韩天理再磕一个头,声音不卑不亢:“元和七年,齐国进犯,先入鄱阳,又到并州。卞秀京时任并州统帅,好大喜功,尚未开战便往京中呈送捷报……”

他尚未说完,永王便冷笑打断:“一派胡言!胜败乃兵家常事,陛下乃圣天子,岂会因一地得失重罚卞将军?卞将军颇得陛下倚重,何须为了抢一场战功谎报军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