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丛芳一怔,“这……李郎,不是我不愿应允,只是许帅军队已驻城下,如何肯退?在下不过刺史手下的一介属官,人微言轻,许帅又岂会听从下官一人之言撤军北去啊?”
李寒笑道:“这就是长史的事了。王师不退也可以,那长史就不要想从萧将军手中拿走一粒粮食。许帅若执意要战,萧将军的确难以应付,如今虽连绵大雨,但叫粮草做陪葬的一把大火还是能烧起来的。”
他掸掸衣衫,走到郦丛芳面前,“之前丢在城中的粮草应该也够数日吃用,长史无需忧心,慢慢想。等有了主意,我们再说不迟。郦长史,请。”
郦丛芳抬头,李寒纹丝不动地扮笑容。萧恒立在瓦罐旁,眉头微蹙,不发一言。
郦丛芳再躬身一拜,举步要走。
突然,萧恒在身后叫道:“郦长史留步。”
他问了一个非常跳跃的问题:“青羊大坝是谁主持修建的?”
郦丛芳有些莫名,如实答道:“是使君倪端辅。”
“但这位使君并不在此地。”
“松山一涝起来,倪使君就请奏回乡丁忧了。”
“是父丧还是母丧?”
“母丧。老夫人是正月底驾鹤归西的。”
“原来丁了个远逾半岁之忧。”李寒不免皱眉,“这样荒谬的摺子,竟也能批覆下来?”
郦丛芳叹道:“二位有所不知,使君同金吾卫范大将军有旧,大将军又是陛下的股肱重臣。何况陛下对慧烈皇后欲养而不待,如此母子牵挂之情,想必最切圣衷。”
他有点困惑,“将军怎么突然问起此事?”
萧恒道:“前几天我到青羊坝看过,水位不大对。”
“我虽孤陋寡闻,但也听说青羊坝天下第一的美名,倪端辅更是因筑坝有功才坐到一州刺史之位。松山暴雨逾月,但青羊坝三渠排水,虽然水位肯定会涨,但不该涨到这么高。”
李寒想起一事,“青羊坝从开工到竣工,共耗时多久?”
郦丛芳道:“新帝登基后下诏修建,去年年底建成。”
“不到二年?”
“是。”
“主工是谁?”
“是使君的一个本家。”
李寒手摸上嘴唇,开始神游物外。
萧恒看他一眼,向郦丛芳抬臂,“没别的事,长史慢走。”
送走郦丛芳,萧恒走到李寒跟前,本想敲他的手,但怕他将嘴撕破,也就忍住没动,问:“怎么了?”
李寒眉头紧皱,又摇摇脑袋,“总觉得哪里不对。”
他手指终于离开嘴唇,“这倪端辅能修成青羊大坝,当是治世良臣,可如此良臣竟在粮荒闹起时临阵脱逃,还找了这样层层嵌套的关系……倒像奸臣。”
萧恒道:“是奸臣,未必不是能臣。”
李寒看他片刻,笑道:“将军如今很懂帝王之道了。”
萧恒也笑了笑:“渡白现在更会骂人。”
两人相视一笑,萧恒语气微沉:“青羊坝水利关乎两岸生民,半点马虎不得,等眼下之危暂缓,我就派人去打探。”
他向帐外扬声道:“叫梅统领,问他存粮的台子架好了吗,到我这儿来一趟。”
李寒端起酒碗凑过去,等萧恒再给他添酒,边道:“咱们行兵也快一个月了,按时间算,少公也该到了南秦,有没有什么消息?”
木勺一顿,些许酒水溅出碗沿。
萧恒道:“暂时没有,也不便宜。”
“没消息,有时候就是最好的消息。”李寒颔首,语气仍严肃,“如今碧蛟江水涨,将军不如捉条鲤鱼来传尺素,顺流而下,两地相思一夕达。”
听他打趣,萧恒只道:“他那边行事隐秘,我写信反倒坏事。一个月,再等等吧。”
行军之中,二人敢多饮,这一碗空就将酒水撂开。外头雨声未小,喧哗之声却渐渐大作,帐帘一掀,梅道然活动活动脖颈进来,随意一抱拳,“粮食依旧搭台储放,再放五日应当不成问题。
萧恒点点头,“外头在吵什么?”
“嗐,这几天烧锅做饭,一点干净水都打不上来。咱们这地挨着碧蛟江,本想去上游取水吧,结果水桶一下,满满的都是沙土石子,还有不少破砖头。今天火都没开成,免不了有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