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奉皇遗事 > 第50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506章(2 / 2)

还好,还好,幸亏长姊入宫及时,那刺客已然逃脱,还请长姊……

刺客。萧伯如疑惑,那位萧六郎,不是你举荐的人么?

岐王大惊失色,我岂敢行此谋逆之事,长姊千万明断,我——

扑哧一声。

彭苍璧走到他面前,拔刀割断他的咽喉。岐王栽地时他插回钢刀,鲜血在鞘中蓄成铁锈。

萧伯如艳似桃李的嘴唇轻启,声音冷若冰霜。在所有人以为她要树立傀儡垂帘听政之时,她宣布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诏令:

岐王谋逆弑君,今认罪伏法。我奉承大行皇帝遗命,以嫡长之分,继位登基。

一瞬间,黄参终于听清天外的鸟语。不是凤鸟,是母鸡,全京城、全大梁、全天下的雌性雉类同声鸣叫,在夜间喊出一轮血红的太阳。

黄参想,牝鸡司晨,大梁的天要亡了。

但当时,一片灿若清晨的夜空底,所有人背向先帝尸身,跪倒在她的凤头履和石榴裙下。他们像母鸡拱卫太阳一样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

大梁万岁。

宗庙社稷和山河生灵,都万岁。

“大监?”帘后,孟蘅唤道,“陛下问,行宫的梨花开了吗?”

黄参如梦初醒,忙道:“今年梨花早谢,只怕满地香雪了。”

萧伯如不语,孟蘅默然片刻,道:“大监有事情禀奏?”

黄参将漆盘奉到头顶,恭敬道:“贺郎命膳房新制的梨膏李膏,有润肺清火之用。”

孟蘅接过漆盘,问:“陛下能用李子么?”

黄参道:“应当无碍。”

孟蘅便将盅子递去,突然道:“这几日不见范将军。”

黄参道:“将军忙于清剿故燕逆党,不得闲呢。”

孟蘅看向他,语气平淡,却如藏弦外,“前几日见范将军去大监屋子,说是大监风湿犯了,如今怎么样?”

黄参一瞬间冷汗湿衣,强撑着笑道:“多谢沧州下问,老毛病,还好。”

孟蘅点点头,“只是陛下即日启程,大监不若在宫中养病。”

黄参躬身道:“沧州折煞奴婢,奴婢草芥之身,哪里有什么病痛?陛下万千之躯,才不能闪失分毫。再说,小殿下降世,社稷有后,此乃天下福泽,奴婢腆着老脸,还想去沾一沾这福气。万请陛下允准。”

孟蘅默然不语。

萧伯如笑道:“黄翁同去吧,这几日你替朕掌着行宫钥匙,朕也能放心。”

黄参叩首,起身时听见萧伯如问:“姐姐,你真不陪我去?”

孟蘅道:“臣还要料理政事。臣是官吏,从没有百官留宿行宫的规矩。”

萧伯如道:“我不叫姐姐作难,只是太子落地,到时候还请姐姐取个学名。总不能依我拿小名叫,瞧着梨花叫他梨子。”

孟蘅静静应道:“是。”

这是黄参迈出殿门前所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淡淡地,泯灭在门扇关闭的余韵里。

他已经远离甘露殿,孟蘅的劝阻和问询却犹在耳边。黄参发现,她已经从满楼风声中预判了欲来的山雨。那堆满雷霆的雨云如同梨树花叶,积满行宫之顶。

但她只是劝阻,没有制止。

她正目送萧伯如走向那风雨中去。

第369章 一三五 宫变

贺蓬莱在一个春意熏人的午后随驾前往劝春行宫。

临行清晨,他抱好萧伯如的琵琶,提前出门验看车马。刚打起锦帘,便听见啊呀一声。

贺蓬莱上前问:“什么事?”

秋童忙道:“是灯笼,陛下为孟沧州悬挂的灯笼掉了。”

这是整座大梁宫人尽皆知的轶事。孟蘅凤凰台醉酒后,当夜入宫所提的灯笼也不翼而飞。第二日长乐返回公主府,对镜重新梳妆时,贺蓬莱发现绫罗之上,多了一盏灰暗灯笼。

萧伯如在镜中看到贺蓬莱的踌躇之色,笑道,三郎,你瞧,这是什么?

是灯笼。

不,这是钓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