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根本...不会为了源儿。”端王眼睛通红,“你是...你是为了自己!”
“便是为了自己又如何,这是我应得的。”皇后轻蔑地看向端王,“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你们只看到我被太后欺压,弱小可怜,又岂知那只是假象,太后磋磨我多年,她怕是也命不长了,到了阴曹地府,你尽可向她报复。也算是你送我一个孩子,我对你的感激吧。”
皇后稍稍使力踢开端王,提脚离去,端王此时已然意识不再清醒,但他还是凭着直觉用力捏住了皇后的一片衣角。
“时至今日,再做纠缠,还有何等意义?”
“我求你,我求你...放过源儿。”端王费力地抬起头,“你莫要...莫要毁了他一生。”
皇后微微俯身,干脆利落地将自己被端王握住的衣角撕下,随即怜悯地看向端王:“像你一般软弱无能,才是毁了他一生。”
说罢她也不再看端王,头也不回地离去。
皇后走出牢门,立马有她的心腹女官走上前来,皇后接过女官手中的绢帕,随意擦了擦手上的血迹,面色阴郁:“处理干净点,别叫人查到我身上。”
“是!”女官应道,随即问,“那个孟四姑娘如何处置?”
“这女人可当真是大胆,”皇后冷笑,“以为凭着她那一点微末伎俩,就可以将本宫、太子和端王玩弄于股掌之中了,殊不知有些人根本不是她这样的身份能招惹得起的。这样叫她死了未免有些太便宜她了,当日太子根本没有对她怎样,国公府的那个哥儿也根本什么都没瞧见。”
“这么说,她是故意的了,故意想叫端王去对付国公府。”
“是啊,端王容易冲动,竟是真着了她的道。她肯定自以为很聪明,连我们这等子身份之人都可叫她利用。”皇后幽幽地说,“她既然那么喜欢布局,就需得知晓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代价嘛,要看她给不给的起了。”
“娘娘想如何处置她?”
“把她舌头割了,挑断手筋脚筋,丢去军营里,好好犒劳犒劳那些士兵吧。”皇后语调平静,好像在说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留着她终究是个祸害,派人盯紧她,若是一月后她还未死,就出手解决了她吧。”
“是。”
*
震惊朝野的宫门刺杀事件终于落下了帷幕,端王在被下狱后没多久,就用藏在镣铐里的短匕首畏罪自尽,许多人都觉得此事蹊跷,就算皇上爱重小公爷一家,可端王身为皇亲国戚,先帝之子,再怎么也断然没有为了臣子赔命的道理。
但木已成舟,皇上借此机会肃清了不少端王党羽,端王本就是先帝正统,这些年来虽在封地,也一直有不满李昭的朝臣支持端王继位,此时端王一死,各路人马有所异动,也恰恰是给了皇上铲除他们的机会。
朝中有人借机生事,暗指皇上度量狭小,容不下端王,所以才借机将端王铲除,对手足同胞下手者自然不配为帝。但皇上也寻了理由,说是心怀不轨者想劫狱,趁机带走端王,可端王为彰显皇家气节,这才以死明志,保全了皇室的体面。
此事牵连甚广,皇上借机揪出了很多太后党羽,太后瞧见了皇上的决心,终究也按捺不住,联合了执掌着都督府的王家想要发动政变,直接推太子上位,逼李昭为太上皇。可是王家却没有听从号令,太后这才知晓,王家现在早已任皇后王淑湘驱使,反正李昭身子不好,太子继位指日可待,王家没必要跟着太后去做这等子杀头的罪过事。
太后掌管权力多年,莫说一个王家,这朝堂之上有多少朝臣都属于她那一党,可如今这些人竟也都是投诚于皇后,不再听从她的号令。太后此时才知,一向温顺如绵羊,对她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的王淑湘居然给她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太后从未尝过这种权力尽失的滋味,心潮翻涌之下一病不起,皇上也趁此机会昭告天下太后作乱,但看在母子情分上不予追究,由此太后被皇上软禁。
只有皇后还每日去看太后,有时还带着太子。如今再也无人能压在皇后头上,但皇后还是低眉顺眼,温婉贤淑,即使被太后打骂也向来没有怨言,人人称赞皇后贤良,太子恭谦。
就这么过了大半年,太后于冬日病逝于启祥宫,宫中上下尽皆缟素,悲怮不已。
皇上趁机彻底肃清太后一党,但因为王家是皇后的亲族,又在此次动荡中坚守本心,不为太后所蛊惑,反而受了封赏。
这次动乱持续了很久,直到第二年才肃清根源,皇帝手中权力在握,但听闻身子却愈发的不好。
第二年开春,朝堂之上才终于恢复了些许朝气,这段时日各大世家都没举办什么宴饮集会,终于在天儿暖和之时,武信侯府举办了马球会。
第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