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夫郎不语 > 分卷阅读2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3(1 / 1)

十五是徐扬家的小子,唤做徐安衍,因是十五一日生的,小名儿就叫十五。 他年纪比大福要小个岁把,但俩小崽子倒是耍得好。 范景闻言,道:“那可别把卵捏坏了。” “不会。牟叔叔教过我取鹌鹑卵了,我跟十五都会。” 大福又问范景:“十五上回过来,见着了新生下的小兔子,他很喜欢。一会儿他来,我可以送一只黑色的小兔给他吗?” 范景应了一声:“你元小叔总与你带点心吃,你送只小兔给十五也是应当的。” 大福很高兴,放下碗筷,与桌子上的人说了一声就跑去门口等着十五去了。 没些时候,元哥儿就带着十五过来了家里。 两个小崽子会着,欢喜得很,又蹦又跳的,牵着小手就跑去了棚屋。 他俩能在棚屋里头玩上一整日。 元哥儿提了个食盒来,做了些糯米甜藕,取了一碟子给陈三芳他们尝吃,又与两个小崽子留了一碟,等着耍累了好吃些。 “晌午饭都没吃几口,就闹着要过来寻大福,更甭说是教他睡会儿午觉才来。” 陈三芳把元哥儿喊进去坐,笑说:“饭桌子上大福也是念叨几回了。” 康和问了两句徐扬这阵儿在忙活些甚,都有两日没见着他人影了。 元哥儿说他去了县里,新上任了县公,总唤他们这些乡长前去问各村上的一些杂务。 范景去棚屋里瞧了眼,见着大福跟十五就像牟大郎的两条小尾巴一般,跟在他的屁股后头,一人提着个小篮子,轻轻拾了拇指大小的鹌鹑卵小心放在篮子里头。 小家伙多觉趣味,把鹌鹑卵捏了又捏,尤其见着那般有斑点的,觉着稀奇得很。 家里如今养得有上百只鹌鹑,这小小的鹌鹑很是肯产蛋,母鹌鹑几乎是一日里头下一枚。 几十只母鹌鹑,一日里就能收起几十枚卵。 康和放在铺子上多好卖,竟是比那鸡子鸭卵还好销得多。 人觉个儿小精巧,一枚鹌鹑卵就要一个铜子的贵价,富裕些的人家都是三五十枚的买去吃。 去年康和拿了些在贺小秋的铺子上卤出来卖,又还弄了松花鹌鹑蛋,倒还有些供不应求。 一会儿,康和就也撵了进来。 他瞧了瞧小崽子拾鹌鹑蛋,转去牲口棚里转了一圈儿。 牟大郎同他道:“这阵牲口一直自养着,来了几个农户瞧看,却都没买下,可要贱价些卖去城里的牲口行?” 康和见着几头熟样儿的壮牲口,跟个憨货似的,埋着脑袋只一个劲儿的吃草料,棚里头就属它们吃得厉害,膘是日益见长。 这般久卖不出自养着也不是个事儿,一头两头的且不算事儿,要紧他们家里头养着各样式的二三十头。 新育起来的牲口好不易长大了,就得卖了回些钱,若干养着日里头得不少开销用出去,时日越久,挣得便越少了。 但卖去牲口行,确是价贱,就拿一头壮驴子来说,卖去牲口行,许就得个十二三贯钱,但人转手就要卖十八贯,二十贯。 倘若康和自卖,不卖牲口行那样的贵价,就卖个十五六贯的价格,寻常人家买个实惠,他也比卖去牲口行要多挣上几贯钱。 为此许多农户打听到他们家的牲口价,多远都肯来看看,牲口卖得也都还不差。 只生意这事,难说总稳稳当当的好。 康和琢磨着卖是不卖,范景这当儿说了一嘴:“若不想卖去城里头,又嫌白养着只吃不干,不妨找点活儿给这些壮牲口。” 康和问他:“家里的地都是牲口换着耕,除却自家那三户佃农来借牲口使,还有甚么时候能教它们劳动?” 范景道:“赁与买不起牲口又要使牲口的人户做活儿。” 牟大郎一听这话,连拍手说好。 “康兄弟许还不晓得,俺们家里头隔三差五的便有人上门来要借牲口使,左手是亲戚,右手也是亲戚,教人不好拒。 可一旦是开了借的口子,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借了这家不借那家,人又寻着说事儿,届时只怕弄得一乡里都在咱这处借牲口使。” 范老爹也晓得这重不好,他一瞅见有人上门来借牲口,要是逢着陈娘子跟巧儿不在家的时辰,他要么便在屋里挺尸装睡,要么就打后门偷溜了出去。 独是余他一个人,与乡里的人拉扯不清。 人在外头说他狗仗人势,难听话有时都给传去了他夫郎和朱大夫耳朵去了。 牟大郎道:“将牲口做起赁人使的活儿,能有进账不说,也好教乡里的人不好意思再张口白借去使。” “他们要想使牲口做事,拿了钱,任凭拉去使,也不肖俺们寻说头不借了。” 他早就想寻个时间跟康和谈谈人来借牲口使这事了,只他终日里头忙,都还没得机会说。 康和听罢,终日在外头跑着生意,倒确实还不晓得家里这些事情。 但细细一想,这确实是乡里会生出的事。 “你当早与我谈的,那就这么办!定个时辰定个价,事情就给弄起来。” 这几年牟大郎为范家当是全然称得上一句尽心尽力了,去年初他与朱大夫的徒弟成了婚,人养家糊口开销见大,他给涨了五百个钱的工钱。 他在范家做活儿,蓟哥儿还住在村里,前头还说预备着把他小爹接过来住,方便着照看,倒多好。 牟三郎高兴的把事情答应了下来。 说罢,康和笑说范景:“我们景哥也是会盘算生意了,可了不得。” 范景没受他的吹捧,他心中想自己哪会盘算甚么生意,不过是前些日子他在外头撞见个老汉,人驮着重物家去,他整好驾了空板车,就捎了人一截路。 那老汉言,手头若阔绰些也想买上头牲口使,只这些牲口有的价比人贵,寻常老百姓难攒钱买上。 又感慨说,若有那般合适的,赁个三五天来使,那也是好的。 只赁牲口要上县里,寻常乡下人户牲口行里还不肯赁,要么就得加些价才成,外还得给上一笔押金,麻烦得很呐。 范景听了一耳朵,今朝说起牲口的事,整好想起。 翌日,康和去城里的牲口行转了转,问询了城里牲口的赁价,以及相关的事宜,弄了个清楚,回去就给自家的牲口定了赁价。 按着价值,最贱的当属驴子,依次下午是马与驴杂交的骡子,接着是牛,最为贵重的当属于马。 马范家拢共也不过两公两母,且还是那般最寻常不沾贵品种的马,便是这般,当初也还是康和走了门路,四处打听给弄到的。 一匹就得三四十贯。 虽现在教牟大郎育出了一匹小马,可康和还是没舍得要把马赁出去给人使,不过村野农户,想也没人舍得赁马来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