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夫郎不语 > 分卷阅读2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32(1 / 1)

徐家是率先带着人操着家伙跑出来的。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村子上便沸腾了起来,跟过去进了贼一般,又是满村上追人。 流寇是外头来的,光是凶悍,且还不如当地的贼娃,贼人进村偷前都会先熟悉地势,被发觉了跑起来跟狐狸似的,不好教人捉住。 这流寇却纯是靠虎来吓唬人,一旦反遭了打击,竟是还不如小贼会跑。 只听得村子上一会儿这头喊:“他在那处,往地窝子那头跑了!” 一会儿又听那头叫起来:“要往官道去!使家伙,将人叉住!” 村子上响动了大半晌,过了快两个时辰,天边已是有些吐白,县里的官兵也进了村子。 一同进村的流寇,十二个人,冲进范家时,吃箭死了四个,又三个受了伤,教壮丁捆在了院子里,两个骑骡子跑的,摔得不省人事。 还有五个在村子里头跑,村民摁住了三个,两个跑出了村去,受官兵擒拿。 死的伤的,也都教官兵给拿回了县府上。 这场闹剧,弄得人心惊颤,久久都不得平复下来。 下了一整夜的雨,总算是在天亮时止住了。 范家收拾打理时,家中的壮丁受了点儿小伤,倒是都不碍事。 请了朱大夫来,与人做了包扎,外给受惊吓昏迷了的范奶瞧瞧,说是惊吓过度。 只可惜当初为着防拐子牵回来的两条狗死了,养了这几年,守门多伶俐。 康和教连四哥寻个好地头,将两条狗给埋了。 话说回那邓大郎,这祸害倒是命大,与那流寇一并倒在地上,还以为是死了,不想竟没教乱箭给损了性命去,只皮肉有些教鞭炮给炸伤了。 清扫时把他拉起来,一身湿透了,一股臊气味,人都嫌。 康和与这人没好脸色,他把流寇引着来他家里头,许有为保家里人和自己的性命被逼而为,可未免也太为流寇效忠了些。 不光是教流寇弄死了他家的狗,又还装着模样哄骗他开门。 若不是当初修造宅屋的时候,康和与院墙留了暗洞,今朝说不得就遭了他邓大郎的道。 往昔邓家在村子上嘴酸他们家也便罢了,说到底只是过个嘴瘾,这厢可真是过了。 可人不厚道,许真遭报应。 那邓大郎昏迷了有一两日,人再醒来时,脑子就不大灵醒了,一时间跟寻常没甚么两样,说话做事都正常。 一时间又犯起病来,无缘无故的就大喊着流寇来了,要给人跪下喊爷,教别杀他。 邓家嫌说朱大夫瞧看不好,又去城里寻了好些大夫给看,都说精神出了病,吃药吃不好,只自养着看,说不得慢慢就好了。 村里人晓得了他们家的作为,倒有人可怜这般变故,也有不少人瞧看不起他们家。 范家上倒接连来了好些村民,人拿着东西来看范奶,倒不是纯来瞧老人家,还是为着谢一谢范家拿住流寇,人家里经历了这样惊心的事情,也做些安慰。 第100章 流寇的事情平息下来时,已是冬月下旬了。 此前,康和跟范景生等了几日时间,见风声静下,没再听得有旁的流寇或是漏网之鱼生事,这才上山去把家里人一并都给接了回来。 “山里可好顽?” 有两日没见着孩子的康和,怪是想,回去路上,都是他跟范景轮番抱孩子。 山上路窄过不得车马,只牵了两匹骡子来接诸人,行李包袱放在骡子身上驮,大家散手下山,倒也不觉那样累。 “山里太冷了,要一直烤火,早上还要落雪,白天里总也下雨,祖母不要我出去林子里跑。” 大福长这样大还是头回进山里,一住就是几日的时间,打这孩子出生起,没过一日叫得上苦的日子。 本忧心他在山里不惯要哭闹,不想倒是乖巧,很是听家里人的话,只不能每日见着康和范景,总要问。 他的小脸儿教山里的冷风摧刮的有些皴,红红的,若不是巧儿与他抹了些香膏,只怕更是冻得厉害。 他同康和道:“但是山里有很多小鸟,一天里都叫得好听,我还在门口见着一只小的花鹿子跑过。小秋叔叔还与了我香香的大鸡腿吃。” 康和笑道:“山里就是有许多的小动物,但可比咱们家里养得要机灵,轻易得不着。” 大福点点脑袋:“嗯,祖母也这样说。 她说以前爹爹和小爹就住在山里,每日都辛苦的要出去猎山里的花羽毛鸡和躲着的兔子,换了钱来,才能吃上饭。” 他抱着康和的脖子,有些撒娇道:“往后我长大了,就读书做大官儿,教爹爹和小爹再也不肖进山里来了。” 康和笑起来:“便是咱们大福不做大官儿,爹爹也养得起你,不过你心里有志向,爹爹跟小爹也欢喜。” 回去宅子上,诸人也都已颇有些疲倦,收拾着睡歇了大半晌,这才恢复了些精神。 流寇遭拿的次日下午,康和跟范景就上了山一趟,与山里送些米粮厚衣去,只言流寇在村里捉住了,却并未言如何捉着的细则。 陈三芳范爹下山来后,才听村户说当日流寇上了他们家,在家里头给伏住的。 那日里是何其的惊心动魄,整个村子灯火通明。 陈三芳听得心惊胆战,夜里都没得好眠,两口子翻来覆去的睡不安稳,心中后怕得很,也不敢细想流寇闯进家,若出了甚么岔子,大福还那样小,该怎么办。 其实也不单是他们,村子上不少人家都落了一道儿阴影在心中,直到官府出了告示,流寇已尽数伏法时,方才宽了心。 县府里出的告示也不过寥寥几句,细则还是徐扬来同康和说的。 “这回的流寇起于西面的仓吾府,听得那头一水源现出龙脉象,便有人借此集结了许多不安定下的人物,意图谋反。” “来到咱们县里这支流寇,一来是为着囤积打仗所用的粮食钱财,二来也是为了动摇地方安定。不光是咱们县里,就是旁的地界儿上也出了这等事。” 地方上陆续捉得了人,经审理方才得出事情原委,落网流寇交待,顺藤摸瓜倒是断续又拿下了不少同伙。 朝廷闻得此事,亦是十分重视,已专门调遣了京都官员带兵到了仓吾府,各地上也加大了巡防。 康和听得上头既有了行动,也便长松了口气,官府出手,如何都比老百姓自防要靠谱得多,想是那伙心怀谋反的贼人,也不敢再似从前张扬了。 常言道: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而今不过一支流寇就搅得寻常老百姓不得安生日子,若是再打起仗来,那当是何其苦,老百姓都恨那般起事想乱太平的人。 徐扬道:“县里这回又嘉奖了你们家,说是不惧强势,协助了官府捉拿住流寇,记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