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于清不想逼急人。听了贺渊的话,知道贺渊愿意负责,阿渊心善,心中也安心了。
今日好日子啊,于清高兴把米饭蒸上,从灶头割大块腊肉。嗯,笋新鲜,等天气好就要晒成笋干,先拿几根炒腊肉尝尝。
阿爹阿娘最近累。贺渊爱热闹,明日镇上东街有杂耍,于清想带贺渊去镇上,给阿爹阿娘带吃的。
剥笋衣,焯水,腊肉煮熟,切成均匀薄片。锅里放小勺猪油,腊肉煸炒会儿,出不少油。炒香加竹笋、大酱、蒜苗等调味。
炒好腊肉,贺渊闻到香钻进灶屋。记忆里很久没吃腊肉,于清手艺好,灶屋都是肉香。
两人坐灶屋木窗下小木桌旁,桌上两碗白米饭和一盘腊肉。
于清留大半,装大碗盖着,明天带去镇上。
贺渊扒饭和于清闲聊。这时灶屋窗子大开,能看到天边弯月升起,微风吹动花草树叶。
于清突然放下碗,跑出灶屋。
贺渊咽下嘴里腊肉:“清哥,干啥?”
贺渊没疑惑多久,于清抱酒坛子跑回来。
于清小心把酒坛放桌上,高兴说:“看爹高兴就会喝点,今日我高兴,咱也喝点。”
贺渊没喝过这的酒,好奇:“行,喝点。我拿碗。”
于清接过碗,开酒坛口塞子,倒两碗,小心递一碗给贺渊。
贺渊接过碗喝大口。突然,一股辣味嘴里爆开,贺渊脸瞬间苦涩。
于清看他脸色不对:“咋了,坏了?”说着于清抿口酒,咂咂嘴:“挺好呀,没坏。”
贺渊苦笑:“第一次喝,不习惯这味。”
大夏朝民间对吃食上心。可能家里买的酒便宜,味道冲辣。
看于清小口抿,贺渊想倒掉这碗酒,一想一碗酒两三文钱,能买大肉包,最后皱眉喝下去。
于清喝完酒,用衣袖擦嘴,双眼亮晶晶说:“今晚早睡,明天去镇上逛逛。”
第6章
天刚微微亮,贺渊就听到隔壁屋开门声。
他翻个身,打了个哈欠,没多久就从床上坐起,伸着大懒腰,穿好衣服鞋子,往灶屋走,一路哈欠不停。
进灶屋,于清正站木板边和面。见他来,微皱眉头:“今儿咋起这么早,天才刚亮,难道我起身吵醒你了?”
贺渊懒洋洋答:“哪能啊,昨晚睡早,今儿就起早呗。”
两人一个烧火,一个熟练烙面饼。于清手里的面团,随着他的转动,在锅里留下薄薄一层面糊,面糊粘锅里,于清马上拿炒勺翻面,不久,盘中出现一张张金黄面饼。
于清从大缸舀一瓢水倒锅里说:“阿渊,加把柴就行,去屋外给我掐把葱,我做蛋花汤。”
贺渊听话点头,用火钳往灶膛加把柴。然后起身去屋外,这时天边渐泛紫色,像没完全拉开的夜幕。村庄此刻很安静,只有缕缕炊烟从屋里升起。
贺渊在菜地边掐把葱,拿葱回灶屋,于清打个鸡蛋倒进锅,蛋液一下锅就被高温烫成蛋花。
贺渊洗好葱递给于清,于清直接用手掐成小段扔锅里。
两人在灶屋,一口汤一口饼,匆匆吃完早饭。
………………
一辆牛车在乡间小路吱呀吱呀慢慢前行。贺渊坐在牛车角落,一脸冷淡,端着架子。时不时就有小哥儿、姐儿瞄他,见他冷脸看过去,又赶紧低头。
贺渊穿一身月白色长袍,长发用发带高高束起,手里拿把折扇,一副小公子样。只是坐牛车上,着实有点掉面儿。
他身边的于清眉开眼笑,一只手抱食盒,另一只手紧紧挽着贺渊胳膊。仿佛是一对新婚恩爱夫夫。
贺渊心里无奈叹气。于清非把他从头到脚精心打扮,每次贺渊拒绝,于清就泪汪汪看他,好像不答应,于清就要哭。
此刻的于清,眼里满是得意,心想,我相公不仅家境好,还英俊,看以后谁还敢瞧不起我。
李琴带着嘲讽笑:“看他那得意样,尾巴都翘天上去了。真不知道一大早,他得意啥。”
她身旁姐儿附和:“还能得意啥,不就是占大便宜,找个好郎君,也不看看自己啥身份,配不配得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