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8章(1 / 2)

“可不是嘛,昨儿我在家煮饭,还听见邱大娘家中,传来他儿子的骂声呢,还说让邱大娘把嫁妆当了。”

“一下人的儿子,整日把自己当少爷,大摇大摆的,他娘不就是在县令府上洗衣裳的嘛,得意个啥。”

一位老伯喝了一口茶水朝贺渊说道:“小伙子,甜瓜给我称一个。”

……………………

贺家木匠铺外,于清熟练地打了一壶酸梅汤,递给了对面杂货铺老板小儿子,收了四枚铜板,从推车右侧架子上取下一块布巾,细心擦拭手掌湿润。

随后他转身步入铺内:“娘,你照应着外面摊位,我去包饺子了。”

面团于清一早就揉好了,此刻只需调配肉馅即可,他俯身从木桶中舀出一盆清水,将猪肉清洗干净,在用刀剁成肉末,水芹菜切成小丁与鸡蛋,盐,酱油一同加入,再分三次倒入少许葱姜水,撒上葱花淋上热油搅拌均匀。

虽有大伞遮挡阳光,但仍然不如屋中凉快,于清将柜台擦得干干净净,撒上一层薄薄面粉,在把所有食材逐一移至柜台之上。

贺母坐在门槛处催促道:“老头子磨蹭啥嘞?赶紧干活,趁现下有人买大伞,你就多做些。”

于清则站在柜台旁,手持擀面杖将小面团擀成一张张面皮,随后他坐到木椅上,修长手指灵活地包裹起一个个饺子:“娘,饺子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啊?”

“蒸着吃,一会也好拿,你多包些放到阴凉处,晚上回去煮给那两小子吃,别到时候传出替咱家看瓜田,咱们在镇上吃独食嘞。”

于清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就知道阿娘是嘴硬心软。”

“哼,我脾气再差,怕也比王老太好,昨儿回去你瞧见没,天都黑了,她家儿夫郎还在地里忙活,这才流产没多久吧。”

“清哥儿,你肚子可得挣点气,若是生了个大胖小子,月子里我找人来伺候你,日日给炖大骨汤。”

“娘如此喜欢小娃娃,那日后定会帮我带娃吧。”

“那是自然,我儿子的种,别说是小子,就算是个小哥儿,我都同样欢喜。”

由于贺母生贺渊时伤了身体未能育有二胎,儿子从小就傻不知哭闹安静得很,从小无需她过多操心。

所以她是真想早日抱上大孙子,最好多生几个,万一儿子又犯了傻病,清哥儿远走高飞,儿子老了不也能有人照应。

三人在铺子里,闲话家常,时间过得也快,不觉间,柜台上摆满了一排排小巧又饱满的饺子。

于清见时间已近晌午,急忙拿上小蒸笼,这蒸笼分为三层,他在每一层都码满了饺子后,才走到小院中蹲下身点起炉火。

火炉与铁锅都偏小,他用碗从木桶中舀入两碗清水,才将蒸笼放置于锅中,于清坐在炉边看火,手中轻摇竹扇。

铺里煮饭条件有限,没一个像样的灶台,切菜都是在小桌上切,弯着腰累人的很,有时煮饭还得分成两锅。

炉边更是离不得人,于清没劈木材,没一会儿,须将柴火往里推一推,每回煮顿饭能热得满头大汗。

即便如此,于清仍不打算在外边买着吃,贺母更是乐开了花,一万个支持他,毕竟外面一碗馄饨12文,一碗米线8文,一家人一日光吃饭都得花上40文钱。

过了好一阵后,于清站起身拿起湿布将最上的一层饺子,放到下边蒸,转身从桌上拿了个小碟子,走到放调料木架边。

舀了数勺从自家带的辣油,再加入酱油,醋,蒜水,撒上葱花,放到木桌上。

慢步走至火炉旁,目光低垂只见炉内木材已化为灰烬,他顺手从木盆中捞起一个大碗,右手持筷将蒸笼内的饺子全部夹入碗中。

随后,他小心地将碟子与大碗放入食盒中,盖好盖子,不忘提上一壶紫苏饮,戴上斗笠,左手轻摇竹扇,右手提起食盒。

行至门槛,他轻声对贺母说:“娘,今儿包饺子费了不少功夫,我这就去给阿渊送饭,估摸着一会码头也快下工了,摊子就劳烦你了。”

“行嘞,行嘞,快去吧,一会儿你爹帮着我。”

只要是关于他儿子的事,贺母都极好说话。

于清一般都在晌午之前送饭,待贺渊吃完后,他在带着空食盒返回,不久码头的工人就会结束劳作,糖水摊前也陆续来人。

忙完了摊子上的事儿,他才能抽出时间吃午食,当然,每回让贺母来帮忙,她也不会推脱。

晌午做的吃食也简单,炒面,炒粉,总之一锅能煮出来的,日后也不打算煮米饭,毕竟白米饭可不得菜来配,就一口锅,哪儿忙的过来。

于清脚步迅速穿过一条条街道,他也不傻,常常挑阴凉处行走,他走上河边木桥,站在桥上,都能瞧见贺渊与一群老人,小孩聊的一脸眉飞凤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