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夫人她来自1938 > 夫人她来自1938 第13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夫人她来自1938 第135节(1 / 2)

<h1>夫人她来自1938 第135节</h1>

“肖总,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韩白蔹医生。韩医生,这位就是肖总。”

简单打了个招呼,肖霁昀就让韩白蔹直接进去了。

跟阎王爷抢人都是争分夺秒的,所以韩白蔹也没多说什么,进去在空位上坐下,顺手拿起桌上的资料。

医院要再建一个中医部的事情,这些天已经有不少传言了。传言还说,这个中医部是为一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建的……

传言只是传言,聪明人都知道不能当真。

可现在看到会议室突然多出来一位不认识的老者,还是可以上桌那种,这传言一下子有了真实性。

虽然事情紧急,气氛紧张,但大家还是忍不住猜测,这不会就是传说中那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吧?

老是挺老了,没看头发都白了。

医术高明?一时还真看不出来。

沈佳音和肖霁昀在另一个房间里,通过大屏幕监控看着会议室里的画面。

不得不说,肖霁昀这个安排挺考验人的。

韩医生虽然在四方镇远近闻名,可那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撑死了也就那么点大。

而这个会议室里面的可都是各个科室的专家大佬,随便拉一个出去名声都是响当当的。

韩医生相当于毫无防备就被推了出去,心理素质不够过硬的,只怕腿都要软了。

第133章

但沈佳音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作为一个医生,心理素质过硬本来就是基本要求。

而且,从先前的聊天对话,还有此刻屏幕里韩医生的表现都能看出来,韩医生半点也不慌。

在场的都是大佬,姑且不说来的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医术高明,就算真是,也不见得就能越过自己去,他们也不至于像小年轻一样大惊小怪。

负责主持这次会议的是院长,他早得了肖霁昀的交代,简单给韩白蔹做了个介绍,简单到只剩下一句:“刚才进来这位是韩白蔹韩医生。”

这会儿不是互相认识的时候,所以大家也就点点头打个招呼,就又回到主题上了。

韩白蔹很快就掌握了主要信息:病人是严重的脑出血,情况很不乐观,而且他已经八十二高龄了,同时患有高血压以及心肺方面的疾病。

在他进来之前,他们就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了。没什么意外,意见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保守治疗,因为颅内大出血手术风险本来就不小,患者年龄还这么大,就算能躲过麻醉风险,手术可以成功,术后的风险也不小。

另一派还是认为应该手术,因为出血量太大了,而且病人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保守治疗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敲定了手术治疗的方案。

可谁来操刀,又成了新的问题。

医院里在这方面最权威的谭英年医生,对这台手术的把握也才百分之三十。这还只是手术把握,不包括麻醉风险和术后的问题!

大家激烈讨论的时候,韩白蔹一直没有出声,从头到尾都在翻资料和听他们对话。

直到有人提了一句:“韩医生从进门就没发表过意见,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问这话的,正是那位最权威的谭英年医生,同时也是赫赫有名的神经外科的主任。

如果韩白蔹没什么好建议,这台手术最后基本上就由谭英年来操刀了。没办法,他至少还有百分之30的把握,别人连这个都没有。

被点名了,韩白蔹只好放下手里的资料,回应道:“我认为可以通过针灸止血。”

脑出血是老年人多发的病症,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的老人,脑出血的风险就更大。

小地方小老百姓,除非家里条件比较好的,不然上了年纪的人得病一般舍不得去大医院治疗,多数会选择在诊所或村医那保守治疗。

韩白蔹从医数十年,救治过不少这样的病人,有的患者甚至接近百岁高龄,所以他对这个治疗还是很有把握的。

听到韩白蔹的话,大家都看稀罕物一样看他。

除了现有中医部的主任周国明,在座其他专家都是西医。

相对于西医用手术、放化疗这样的治疗手段,中医的针灸治疗显然是保守治疗了。

如果出血量小,病人意识清醒,选择保守治疗就算了。刚刚他们讨论了那么久,都已经敲定了手术方案,只差操刀人选了,这位韩医生竟然说要用针灸来止血?

开什么玩笑?!

颅脑大出血,用针灸就能止住?

“韩医生刚才没有听我们的讨论?”

“听了。”

其实这不怪韩白蔹,他本来就来得晚,而且他是中医,还是小地方的中医,更擅长望闻问切那一套,而不是各种拍片报告。

他没有看到病人,只能更加认真地研究这些资料,掌握更多信息。

至于讨论,在他看来,只要还没到最后说散会,讨论就还不算结束,他自然也不急着发表意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