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夫人她来自1938 第303节</h1>
“肖长卿,谢谢你。”
不管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他几乎都无条件支持她的任何想法、决定,从不泼她冷水,更不会跟她唱反调。
上一世他们虽然在救国道路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但救国救民的心是一样的,就像他说的,殊途同归。
这一世,他更是心甘情愿做她背后的男人,深藏功与名。不然凭着她的一腔热忱一腔孤勇,或许也能成事,但恐怕要走许多的弯路。
她不喜欢把这些挂在嘴边,但她心里明镜似的。
身后的男人低头吻上她耳朵,哑着嗓音:“谢谢就不用了,娇娇要是心疼我,咱们再唔——”
什么感动都给他整没了,还是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
《赤月》全剧只有36集,相比其他电视剧动不动就七八十集,拍完第一季还来第二季、第三季,这个剧长可以说相当短小精悍。
连着一个星期,《赤月》都是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率榜首,在同类电视剧里更是遥遥领先。
如果说沈佳音和卫导原先还担心高开低走的问题,现在就彻底可以放下心来了。
不少商家找上门来,想在剧中打广告,而且出价都不低,但都让沈佳音给拒绝了。
倒不是跟钱过不去,而是《赤月》是全部拍摄工作完成之后才播出的,跟那些边拍边播放的电视剧不一样,不好操作。
其他电视台或者视频网站找上门来买版权,沈佳音倒是爽快地同意了,而且价格还很优惠。毕竟播放的渠道越多,影响力就越大。
总而言之,《赤月》的成绩确实不错,但沈佳音没有忘记,她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所以一直在谨慎引导网上的风向。
在这样的双管齐下之下,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那段惨痛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知道胜利并不像那些神剧里演的那样来得轻而易举,而是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
作为华夏儿女,你可以不够优秀,可以一生平凡,但你应该铭记国家的仇恨、民族的耻辱!
作为小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吐槽,可以委屈,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你得跟她一起同仇敌概,因为有国才有家!
就像一位妈妈写的那样:
对于那段黑暗的历史,大家的理解只停留在史书上那只言片语,或是英雄故事里那寥寥无几的篇幅。
与此相关的电视剧拍了很多,虽然也有关于鬼子、特务如何惨无人道的内容,但因为过于神化了我军甚至是老百姓的战斗能力,以至于给人一种胜利来得轻而易举的错觉。
俗话说得好,来得太过容易的东西,往往是不被珍惜的。
所以,想要华夏儿女铭记国耻热爱祖国,光靠这些是不够的。得让他们知道,胜利来之不易;得让他们知道,即便今天,我们依然处在群狼环伺的困境之中;得让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
要知道,你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怨言,都建立在你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能吃得饱穿得暖,否则活着都成了奢侈,你还有什么心思说三道四找茬挑刺?
作为一名资深小说迷,我很少看有关那个年代的作品,因为在当今小说市场,这类作品本身就很小众,写的人少,写得好的更是屈指可数。
《赤月》这个书名太过冷门,要不是它简介写得不错,只怕早就石沉大海了。
而我关注它,是闺蜜推荐的。跟我不一样,她特别喜欢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说是有种别样的凄美浪漫。为此,我经常笑话她心理扭曲。
我是带着怀疑去读这本书的,结果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真正吸引我的,不是沈明月和肖曜日的爱情故事,而恰恰是关于国家的民族的仇恨部分。
骄阳似火没有刻意丑化敌人,也没有刻意美化自己人,更没有刻意煽情,她只是将故事娓娓道来,是非曲直、家国情仇都由读者心中那杆秤去称量。
全文读下来,我经常哭成狗,还一度怀疑这个作者是否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不然为什么对那个时代如此了解,讲出来的故事也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比如老百姓饿得只能啃树皮吃树叶这个情节,她就写得特别详细,什么树皮/树叶可以吃,剥/摘下来之后如何处理......
我特地拿这个去问过我太奶奶,她已经将近百岁高龄了,但脑子还很清楚,是真的啃过树皮吃过树叶的人。她告诉我,骄阳似火写的这些都是真的。她还告诉我,小说里出现的那些看似作者自编的地名,当年都是有的。
我想,骄阳似火小时候肯定没少听家里的长辈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吧。极有可能,她家长辈也曾经是浴血奋战的先烈中的一员,家风渊源,所以才能养出这样三观端正的孩子。
得知《赤月》要拍电视剧,我是抗拒的,我太害怕它一搬上荧屏就变成另一部神剧了。但听说投资者和编剧都是作者本人,我又觉得没有人会傻得自砸招牌,但总归还是担心。
等待电视剧上映的日子里,我还试图把我儿子拉过来读原作,可惜我儿子是个学渣,说只要一看文字头就疼。偏偏《赤月》的故事太过于严肃,他更是兴趣缺缺。我又当睡前故事给他读,结果他秒睡,被催眠药都管用,简直气死为娘了。
更气人的是,他四年级了,其中一篇课文是《黄继光》。他回来读给我听,竟然嬉皮笑脸的,好像很好笑一样。
我气得想把他吊起来打。平静下来之后,我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这其实不能怪孩子。
他天真地问我,什么是火力点,什么是碉堡,黄继光为什么要用身体去堵,董存瑞为什么要用手托着炸药包......他不是不尊重先烈,也不是没有爱国之心,他是真的不懂。
我把这件事告诉闺蜜,她于是试探了一下她女儿,结果发现跟我儿子一样什么都不懂。
我相信,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讲段意,讲中心思想,讲修辞手法……最重要的东西却轻描淡写甚至直接略过。于是文字只是文字,没有温度,更没有力量。
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带着他一起看《赤月》这部电视剧。当然,前提是它没有被拍成神剧。
幸运的是,它没有让我失望。
吃过晚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赤月》,成了我和儿子每天必做的功课。
我喜欢听他生气骂人的样子,骂鬼子,骂特务,骂那些自欺欺人的国人;我也喜欢他流着眼泪告诉我,他再也不挑食,再也不要买外国佬的东西了,他们太坏了;更喜欢他情绪激昂地表决心,说他要努力读书考军校做特种兵,谁敢欺负我们就打谁......
都说少年强则国强,但前提是,他得三观端正,他得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