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3章(2 / 2)

大禹朝传承至今已经两百多年,曾经的大禹朝也曾辉煌过。

最鼎盛之时,甚至吸引了万邦来朝。

金戈铁马、开疆扩土、国泰民安,这些词语都不能概括大禹朝曾经的辉煌盛世。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毁在了八十年前的庚寅之变中。

大禹朝建国之初制定的种种国策,在岁月中早已变质。土地兼并军阀割据,加上天灾不断导致外族入侵——庚寅之变,皇室迁都。

现在的禹京城并不是最初的禹京城,最初的禹京城早已毁灭在战火之中。

庚寅之变中旧京城被破,皇族成年男性被屠戮殆尽。最后侥幸活下来的年幼皇子,被平定叛乱的河东道军阀重新扶持上位,大禹朝才没有就此灭亡。

庚寅之变虽然被平定,大禹朝的国运却从此开始走了下坡路。

在外,各地的军阀虽然表面上仍归属皇朝,但是税赋不上缴,军队不听号令,大禹朝对各个地方政府基本已经失去了控制力。

在内,年幼的皇帝上位,朝政不是被外戚把控,就是宦官专政。

大禹朝前一百二十年一共六位皇帝,后面八十年却足足有十八位皇帝。

皇帝频繁的更换,导致了更加混乱的朝政。

说到这,倒是要称赞一下当今皇帝的运气。

祯文帝从七岁登基,在位已经二十五载,真是打破了一众祖宗的在位时间记录。

不知道这与他是先帝独子,又仅仅只有一位年仅三岁的皇子是否有关。

扯远了,说回到现在。

现在的禁军早已不是百里挑一的精锐,禁军营已经成为各种贵族子弟、纨绔浪子的镀金踏板。

让他们吃喝玩乐可以,让他们行军打仗,可能逃得比主帅还快。

这也是为什么禹京城会被一群骨瘦如柴、手无寸铁的难民攻破的原因。

难民如同潮水一般围攻过来,眼看着跑在最前面的人已经要阻挡住三人的道路,翠屏直接一手一个将郁宁和云姑姑拎了起来,运气三两步飞身到含光殿前。

“陛下诏令,传清宁公主进殿。”

眼看侍卫仍牢牢地把守着殿门,没有打开的迹象,翠屏立即喝道。

郁宁也顺势将手中的圣旨,举了起来。

这是刚刚出含元殿之前,郁宁同翠屏商量好的对策。

现在张洪锋没在门口,侍卫们不知皇上什么时候宣过圣旨。但是刚刚贵妃娘娘和大皇子才被皇上找来,大公主估计也是皇上一同召见的吧。

危急时刻,侍卫们忙着抵挡难民,也来不及验看圣旨。听到翠屏的话,立刻打开门将三人放了进去。

郁宁三人进入殿内就直奔主殿而去。

刚到主殿门口,三人却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巨响,整个含光殿主殿瞬间坍塌,化为乌有。

巨大的轰隆声伴随着漫天的尘土,将郁宁三人震在了原地。

“这,这是怎么了?”

郁宁有些不敢置信,她转头看了看其他宫殿依旧好好的,地面也并没有摇晃。

这,这也不是地震呀!难道含光殿建立的时候,工人偷工减料,现在终于支撑不住倒塌了?

大禹朝的皇帝没被乱军打死,却先死在这里?

“公主,陛下他们?”

云姑姑的声音也有些不敢置信,要是皇帝陛下有什么不测,那她们家公主可要怎么办呀?

倒是翠屏上前查看了片刻,回来打断了两人的猜想。

“公主,陛下他们应该是从暗道走了。”

“暗道!”

郁宁瞬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大禹朝经历庚寅之乱后,皇室总是担心往日之事再现。住进新皇宫后,立即在各个主殿中挖掘了大量暗道。

暗道中都安置机关,一旦启用后立即就会销毁,以防敌人会顺着暗道追上前来。

不过这些属于皇室秘辛,加上年代久远,知道的人已经很少。翠屏估计是在暗卫营中听闻的。

郁宁也不知道,现在是该称赞一句老祖宗们未卜先知,还是感叹自己的父皇狠心。

动乱发生后,自己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含光殿,却还是没有搭上皇帝逃命的顺风车。想必现在整个后宫,也只有自己的母妃贵妃娘娘和同胞弟弟被带上了吧。

祯文帝膝下三女一子,后宫更是妃嫔无数,此刻其余人却尽数被抛弃了。

郁宁的猜想不错,现在跟着祯文帝逃命的,除了本就在含元殿中商议军事的朝臣和侍卫外,就仅仅只有贵妃和大皇子两人是皇帝专门派人带来的。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