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振州码头上人流如织,许多周围的百姓,闻风而来,不论是为宁国的船只卸货搬运做苦力,还是自己支个摊子,卖点小吃、水果,都能赚上比以前打渔多数倍的钱,还不用冒着海浪的危险。
当又一船货物运到之时,宁军等来需缺已久的军需,终于再一次发动了战争。
连州城下,数万宁军,列阵以待。
城楼上的岭南道士兵,虽然几倍于宁军,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安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宁军的攻城手段,已经传遍了岭南道。
如今岭南道所有士兵都知道,宁军手中那能破墙的投炮机和能破甲的散弹箭的威力。
在投炮机下,原本高大坚固的城墙,如同土墙一般,根本就不能阻挡宁军的脚步。
加上散弹箭的辅助,岭南道的士兵,几乎不能正面对抗宁军,尽管连州驻军十多万人,岭南道的官员,也没有把握能够守住。
连州城中的达官贵人,早在宁军拿下附近的城池时,就已经收拾东西,向北逃了。
此时,守在连州的只有谢氏家主的侄子,岭南道主帅谢栩。
城楼上,谢栩和从振州逃回来的副将席光康,正在看着远处的宁军,低声交谈着。
“你确定?”
谢栩对席光康说的话,感到很是惊讶,不禁出声反问。
席光康点了点头,肯定道:“属下原本也不确定,回了连州后特意去找刺史府的老人打探了一番,又带着人在宁军来兵之前,去亲自看了一遍,那人确实长得很像年轻时的刺史大人。”
谢栩闻言,看着城楼下,宁军阵前那道年轻的身影,陷入了深思之中。
不过此时宁军号角吹响,打断了他的思绪,只能先专心应对眼前的战争。
第126章 离间
宁军攻城的号角吹响后,又一次战争打响。
但是攻守双方对于这次战争的结果,却默契的有着一致意见。
连州城守军虽然按部就班地准备了各种防御的准备工作,但是他们却并不觉得自己能守住这座城市。
守卫的士兵们麻木地看着城外的宁军,只觉得自己做的所有动作都是徒劳。
尽管领军将领谢栩几番试图激起将士们的士气,但是守城士兵士气,早在得知连州官员逃跑的那刻起,就已经消失无踪了。
守城的士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根本没有反抗的意志,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既定的结局。
相反城外的宁军如今对攻城战,已经是轻车熟路。
经过休息调整和物资补充后,宁军上下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信心。
如同所有人的预料,这场战争没有持续多久,在宁军投炮机和散弹箭的双重压制下,连州城也没有逃过被打下的命运。
当天下午,宁军就打破城墙,攻入连州城中。
经过一天一夜的巷战后,连州守军终于败走,连州城楼上挂上了宁国的旗帜。
被赶出连州城的谢栩,带着席光康的遗言,找到了躲在岭南道北部祁州城中的谢氏家主。
三日之后,一封神秘的书信,送到了从军营中出来,准备回城的谢维手中。
当天下午,谢维就将这封信,转寄去了滢炆岛。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宁国占领岭南道大半领土的消息,也传遍了天下。
正在处于乱战中的各方诸侯,这才意识到,远在海外的大禹皇室后裔,那位以女子之身称王的宁王殿下,竟然也有争夺天下的野心!
正在同河东道交战的江南道闫氏,率先写了一封信给郁宁,对她打下岭南道诸城表达了祝贺,并且表示愿意支持宁军,继续占领岭南道剩余的地方。
与岭南道交好的河东道,却对宁王的举动表示了谴责,新登基的晋帝发了对宁国的征讨檄文。
当然,如今晋朝同时与江南道等三路交战,国内还有天灾和百姓起义,是没有余力真的派兵过来攻打宁国的。
只是在发表檄文后,晋帝对岭南道进行了安抚,希望岭南道能坚持住,并且击退宁国。
郁宁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正准备从清宁城出发,前往岭南道。
听了这些消息,她不得不暂缓了行程。
郁宁先给江南道闫氏回信,接受了他们的示好。
然后又让清宁城中文笔最好的苏浮生和喻石泉两人,针对晋朝的檄文,回写了一封昭告天下的文书。
如今大禹新亡,晋朝得位不正,天下舆论大多还是站在宁国这边的,所以宁国的诏书发出去,得到了很多大禹读书人的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