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33章(2 / 2)

大炮之下,任是多高的城墙,都成了虚设。

城门一开,再无阻挡,数万宁军瞬间涌入光州城中。

但是他们却没有遇到,预料中的抵抗。

谭氏负责人在城楼的变故中失踪,剩余的人早已趁机逃跑。

如今城内的士兵没有将领管理,早就变成了一盘散沙。

更何况,许多还是谭氏强征来的百姓,更是趁机脱掉兵服,返回了家中。

宁军进城后,百姓自动退避,甚至主动告知他们谭军的所在地。

宁军如入无人之地,所过之处,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抗。

如此,宁国军队不过半日时间,就顺利地收下了光州府。

郁宁接到汇报的时候,都惊讶于谭氏溃败的速度。

她简直有些无语,这些人如此不经打,不老老实实的萎缩着就是了,竟然还敢叛乱,简直是自寻死路!

郁宁传令给谢维,让他抓住谭氏和其同党,诛杀参与叛乱之人。

淮南道叛乱的消息,还没有传遍齐国,就又迅速地被宁王派兵镇压。

如此迅速地平定叛乱,更是让郁宁的声威再上了一层楼。

在光州之战传开后,朝堂上,竟然有朝臣主动提出,将齐国和宁国两国合而为一。

郁宁坐在朝堂之上,听着下面人的话,心中忍不住为这些人见风使舵的速度,感到失笑。

只见原齐国礼部侍郎站出来道:“殿下,齐国宁国,原本就同属大禹,您又是大禹皇室之后,如今又是两国之主,何不将两国并为一国,也免得辖下百姓因国不同而生嫌隙。”

他说完后,立刻有几人站出来表示赞同。

众臣纷纷表示,如今齐国在郁宁的统治下,越来越好,应该将两国合为一国,才能让百姓民心归一。

郁宁原本就有此设想,不过是考虑到齐国国内政权未定,才一直没有提出。

如今见到这帮齐国旧臣主动提出,自然乐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齐国宁国两国百姓,在为两国即将归为一统而高兴之时,光州之战中逃出去的谭氏族人也来到了晋朝王都。

听闻了宁国那闻所未闻的破城器械后,晋朝上下皆惊。

他们能够想象到,如果这样的武器是被用到晋朝身上,恐怕他们也同样抵挡不了宁国的进攻。

晋国皇帝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对付宁国的计策。

第146章 使臣

晋国朝堂上的动静,宁国内部还不得知。

如今郁宁正在忙着将两国合并的事情。

经过同朝中众臣的商议后,郁宁已经决定合并后的都城,暂定于杭州府,国号则继承宁国的国号,郁宁也仍自封为宁王。

这段时间,宁国原本留在滢炆岛的官员,大多已经被招到杭州,还是领原来的官职。

至于齐国旧臣,则经过郁宁同苏浮生等人及齐国吏部官员的商议后,大多留用,少部分免职回去。

虽然剩下的人中间仍难免有滥竽充数之辈,不过水至清则无鱼,郁宁也没有准备一次就能将这些人清完。

后续按照宁国制定的考核政策,如果有人不能完成政绩,届时再进行整治也不迟。

宁国合并之后,一越成为当今天下第二大诸侯国。

其实如果加上海外滋於等地,郁宁如今的领地已经不比,占领中原的晋朝少多少了。

她看到系统内的积分,都有种自己乍然暴富的感觉。

不过,如今自己的势力发展起来后,郁宁已经有意识的减少自己对系统的依赖,系统内的积分,不到必须的时候,都很少使用。

郁宁想着又想到了,如今天下的布局。

现在宁国的劲敌,只剩下晋朝,如果能拿下晋朝,一统天下则指日可待。

想想她让翠屏在晋朝都城的安排,算时间,也该有效果了,希望能在两国交战之前,能够先消耗一番晋朝的实力。

不过,郁宁没有等来晋朝的变动,倒是先等来了晋朝派使臣出使安东的消息。

安东紧邻晋朝和宁国,要是被晋朝拉过去,宁国的对手立刻又将多了一个。

第二日的朝会结束之后,郁宁就找来了苏浮生和张川商议此事。

前段时间,宁国举行两国合并的仪式时,张川回朝来贺,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齐国旧将贺城。

仪式之后,张川留守杭州,取而代之的是刑北同贺城再次返回荄州。

这样的安排,也是考虑到张川身为兵部老大,不适合长期留守在外,如今全国各处的边防,都需要他统一规划,如果留在外面,兵部的事情没人能接手,恐怕会被人钻了空子。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