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34章(1 / 2)

(' 苏浮生和张川过来之后,同郁宁见过礼,就开始议论这件事对宁国的影响。

“晋朝恐怕等不到明年,就会对我国用兵了!”

张川听到安东道可能同晋朝结盟的消息后,立刻这样说到。

郁宁点头,安东道和晋朝一个在宁国东北,一个在西北,如果同时大兵压境,恐怕以宁国如今的兵力难以支撑。

“殿下,我们须立即派人出使剑南道!”

苏浮生听了两人的话后,则立刻提醒道。

“什么意思?”

张川听了,一时没有想明白,怎么又扯到剑南道了。

郁宁看向苏浮生,苏浮生解释道:“如今天下,与我们宁国接壤的,除晋朝和安东道之外,就剩下剑南道,如果我们不立刻同剑南道结盟,恐怕来日要重现当年巴州之困呀!”

巴州当年被三路兵力,从南北两面夹击,不过几年就朝灭人亡,如果宁国也被三路夹击,恐怕也难逃此命运。

郁宁立刻警醒,当即道:“苏卿说的是,我们要立刻派人前往剑南道,说服剑南姚氏同我们结盟,否则要是被晋朝抢了先,我们就危险了。”

苏浮生点头:“殿下莫急,当年剑南道一直忠于大禹朝,最后也没有参与灭朝之战,想来以殿下的身份,去信说和,姚氏应该不会拒绝。”

郁宁此时也冷静下来,想明白苏浮生的未尽之语。

姚氏当年支持大禹皇室,是同晋朝交战过的,后面晋朝占领巴州等地之后,与姚氏也一直摩擦不断。

虽然不敢保证姚氏不会偏向晋朝,但是想来,如果宁国主动派人去结盟,再许之以利,至少能让他们保持中立。

想通这里面的事情后,郁宁就同苏浮生议论起了,要派去的使臣人选。

宁朝的新臣,除了苏浮生等少数几人外,对这些势力的人都不熟悉,冒然派去,恐怕要吃些亏。

但是如今朝中政务繁忙,苏浮生也难以走开。

郁宁皱眉想着,突然道:“李彦如今在何处?”

苏浮生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才答道:“上次大禹幼帝在汀洲下葬之后,李彦就一直在汀洲守陵。”

说完,苏浮生抬头看向郁宁道:“殿下,你想派他去?”

郁宁微笑道:“你觉得如何?”

苏浮生仔细一想,觉得李彦这个人选,还真的挺合适。

李彦原本就是大禹旧臣,又在巴州待了几年,同剑南道姚氏,想来定然打过不少交道。

前面他代表旧朝出使清宁城的时候,他的表现,也说得上是个能说会道,能够察言观色的人才。

如果他能效忠殿下,自然是个极好的人选,只是……

苏浮生想着,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殿下,此人可靠吗?”

郁宁闻言,垂目思索起来。

当年之事,她虽然做得很隐秘,李彦父亲和幼帝的死,也并不是她下的手,但是消息毕竟是从她这里泄漏出去,辗转传到岭南道谢氏手上的。

李彦也不是傻的,如今见到闫氏也被郁宁所灭,怎么会没有一点怀疑。

想了想,郁宁才开口道:“我先给他去信一封,邀他前来参加除夕的年宴,看他是否愿意前来。”

苏浮生点头,这倒是不错。

两人暂定了主意,又同张川商量起后续如果晋朝派兵来打,国内的兵力要如何分配。

如今宁国合并了齐国,国内兵力已有五十万之巨。

但是海外滋於等岛,还需派兵驻守,杭州城内也要留些人手。

另外岭南道等地,重要的关卡,也都不能不留人,真的能派到前线去的,也不过就二三十万兵马。

这其中大半还是齐国的旧兵,实力远远比不上宁国精心培养出来的精兵战斗力。

故而,要如何将两军合理划分,在晋朝和安东道可能进攻的地方布防,也是一个关键点。

三人就此,一直谈到深夜,才各自散去。

祯文三十一年的除夕,祯文帝已经去世了五年,世人还仍旧沿用他的年号,这日杭州府的百姓,纷纷张灯结彩燃竹放炮,送别往昔。

从今往后,他们都是宁国人,都是宁王殿下的子民。

这对于难得在年节上,吃得饱饭的百姓来说,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如今的宁王殿下,虽然是个女子,但是爱民如子,安富恤穷,宁国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爱戴不已。

李彦从杭州城门进入时,就见到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都喜笑颜开,街道更是整洁如新,一路走来,连一个乞丐也没有看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