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女儿……他看着墨伊,心中充满爱怜。心疼他,非要跟着去。
才十二岁的她呀,洗衣,做饭,熬药,说笑话解闷。
尤其腿再次弄断,重新接了后,需要人整日整夜的盯着,光怕睡觉时错了位。
就算有伺候的人,女儿也不放心,时时看顾着。小姑娘,给累的呀……要不然,自己怎么会那么疼她呢?
但也正是这次,父女俩找到一个生钱的营生。
原来,他们治腿的镇子,还是玉雕技艺而闻名的。
墨伊就喜欢去逛,摊子,铺子,料场,工匠。一看就是一天。
干净清秀的小姑娘,那些师傅伙计的也都喜欢,看她好奇,就有问必答。
这丫头极有天分,没过多久,就弄清了里头的道道。
那些物料,一上手,就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各种风格的雕工技法,也分得明白。
更为凑巧的是,结识了做活的李奇,那是个腿有残疾的青年。
父母早亡,他在玉雕上很有灵性,兄嫂不肯分家,接了活让他干,赚的银子却不给他,每天只给一顿饭。
打骂羞辱是常事。其实是想耗死他,就不用分家了。他拖着残腿,无处可去,无可奈何。
女儿特别喜欢李奇雕的那些小玩意儿,因为大料、重器,她都买不起。
看得太多了,这丫头就打起了主意……
019凡事有因
墨如海父母去世时,给他们兄弟仨都留了人。
给墨如海的,是个宋强两口子。这夫妻俩以及儿女,应该管着他的产业,当长随。
但成亲没多久,王氏就把他为数不多的产业收了,还把自己的陪嫁王庆指给了他当长随。
这还都没什么……
可问题是:王氏不用宋强一家
子不说,还想把他们卖了!
当时,宋强的长子才六七岁,姑娘四岁。二儿子出生才没几天。
谁家会买这样一家子
就算买他老婆当奶妈子,也不会让她带着自己儿子的。
一卖一买,一家子肯定会分开且难有相见之日。
刚生的儿子,能不能活都难说。
有点善心的主子,都干不出这种事儿来!
可王氏在闺中被宠得任性不说,学的都是商人的见利忘义。对不是她自己的人,根本无感。
都没跟墨如海商量,就直接叫来中人。
宋强一家子吓得要死,又哭又磕头。
墨如海知道了,差点气死。挺文雅的一个人,头一回脸红脖子粗的跟王氏吵。
所以说,夫妻俩走到今天,真不是一句话一件事能说清的。
王氏没拗过丈夫,宋强一家子留下了。
只是墨如海平日不管俗务,没地方安排,王氏撂手不管。他只能把宋强两口子安在分给他的院子里,看门加打扫。
等于被租他院子的人养着了。但也只能管饭,银子是没有的,墨如海只能想法子接济。
后来,长子宋家有十来岁,就跟着墨如松去了田间地头儿。
现在,老二宋家兴跑跑腿,做点闲事儿。后出生的老三宋家福都十来岁了,还没地方安置呢。
墨伊就跟父亲商量:支个小摊子做生意,先找个小铺子,从这儿进货,让宋家哥俩去卖。若能把李奇拉来,就自己进料自己做着卖。
宋家一家子,一直是墨如海的心病。
宋家有在地头成亲了。宋家兴亲事还没着落,整天干杂活,如何能成亲并养家糊口?
而且老三宋家福那小子,爱笑又能说会道,小心眼儿挺多,或许是个会卖货的。
父女俩商量好了便去找李奇。
李奇恨透了兄嫂,表示只要自己能分家出来,一定对墨家父女死心塌地。
墨如海虽然没什么官职,但也不是光头百姓,还挺能唬人的。
支持李奇分家。
却不成想,李奇的兄嫂还真是恶毒,刚一提分家,他住的屋子就着了火……
若不是那个大夫事先提醒了墨如海,派了宋家两兄弟盯着,没准儿就真给烧死了。
这一下,兄嫂没了办法,只得分家。李奇拿着分到手的一点银子,直接跟了墨家父女进了城。
这件事,给墨伊的震动可不小。
以前,她只是个小姑娘,母亲虽然没那么疼她,但也没虐待。家里三婶不好惹,也只是说话气人,脸色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