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闻到药味,看来,还没煮……
找了一圈儿……并未发现药包。
回到净室,准备去问那小丫头,就听到外头,一个女子在说话……
那声音挺大的,因为能很清晰的让她听见……
“这是王爷泡澡的药,过一会儿就让人煮上。这几个小盐包,是烤热了敷腿的。小包的别动,先煮大包的。煮好了舀出来放在桶里,王爷泡澡的时候,再兑温水就好了。”
也不知道小丫头低声问了一句什么。
先前那个女声不耐烦了,提尖了嗓子说:“怎么煮上头都写着呢,你着什么急呀!王爷得先进宫,多早晚回来还不一定呢!就算回来了,前书房和咱们娘娘那儿还有不少事儿!什么时候泡、今天泡不泡都不知道!怎么安排,娘娘心里都有数!你就别操闲心了!”
最后这一句,说得格外响亮。
赵嬷嬷当然知道,是说给自己听的。
摆明了,冯丽娘不想让自己插手。
玲儿气得脸通红,就想出去骂……
赵嬷嬷一扯她,摇头。
“嬷嬷!真过分!”玲儿也是赵嬷嬷亲自教出来的,能干又厉害。
赵嬷嬷笑笑,也不以为意:“都是为王爷做事!只要不误正事,几句闲言,我如何能在乎?”
……
虽然,冯侧妃走到了当初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但还没强大到:当回忆来时路时……不自卑的地步!
赵嬷嬷是先皇后身边的人,后来一直跟着王爷。自已能有今天,可以说,是离不开她的。
手掌上传来隐痛……她被赵嬷嬷打过很多次手板。
但就算是这样,也无恨无怨,只有庆幸。
她本名冯丽娘,是太子妃的本家儿堂
妹。只不过,太子妃所在的是主枝。
自家是快出五服的旁枝,巴结着主枝混口饭吃。
家里不富裕,又重男轻女,她十一了,还认不得几个大字。
同是姓冯,差别可就大了!
太子妃冯丽华,是主枝的嫡出的大小姐。
只在家族有大事,开大宴时见过她两回。美丽又骄傲,众星捧月,自己都近不了身儿。
被封为太子妃时,曾让冯家风光无两!
但她的娘家,却没跟着沾多少光!
后来皇室惨案,皇上伤心又震怒。太子妃也出了事,冯家被抄,还真查出不少事来。
冯丽华一尸两命。
这本也没什么,只是自己的娘家……居然也跟着倒了霉!
呵,好的时候沾不着多少。倒霉了却严丝合缝的跟着!
父母兄弟,死的死,发配的发配,充奴的充奴……
等王爷赶回来,也只救出了几个。她……就是那个因祸得福的!
王爷带她们回府,就交给了赵嬷嬷。那时的自己呀,一身虱子,一头黄水疮,慌恐而怯懦。叫化子一样!
老天才知道,为了学会赵嬷嬷教的一切,她几年不眠不休的,费了多大功夫。
然后,她十六了。出落得不错,也很有本事。
赵嬷嬷的意思:同她们一起长大的,有个叫周东的。是个孤儿……
这门亲事的好处是:上无公婆挑剔。周东聪明又用功,前程无忧。将来一个为官,一个诰命……两口子都为王爷做事,踏实得很。
可她见识了王爷的风采和王府的日子,又怎会甘心嫁给一个连住处都没有的孤儿?
她要留在王爷身边!
可是:怎么留?
方法想了一种又一种,甚至冲动之下去搞了那种药……
但她没敢用!
通过赵嬷嬷的教授,她知道那些不堪的手段,非但不管用,还会让自己直接完蛋。
王爷既然救了冯家人,那他就对冯家就还有一丝体恤。
可以利用!
于是,她直接向王爷下跪,表明自己已经没了娘家……
没有娘家的女子,成了亲也会被婆家看不起。
如果王爷能看中,她就做个小妾,继续伺候王爷。
如果王爷看不中,她就挽发自梳,不嫁人了。也一辈子在王爷身边当丫头,当管事,伺候王爷。
事实证明,她选的法子对了!
不知道王爷是对冯家的照顾,还是认为她做事稳当。
也有可能是:收个妾室,对王爷不算什么。
她与王爷为妾了。后来,更是因为生了儿子,王爷给了她一个侧妃身份。
如果说王爷救了她,是上天对她的眷顾。那她成了侧妃娘娘,就完全是凭自己的本事和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