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加上赋税,已经不是扒一层皮就能熬的过去的。乌恩其不用想都知道,外面怕是又很难度日。她再三考量, 最后给素夫人写了一封信。
大雪飞舞的时候, 乌恩其怕那只鹰出什么意外, 这些天都没放它出去过。如今雪渐停, 太阳也慢慢出来了, 她便又把信绑在了鹰腿上。
这时的回暖基本意味着此次倒春寒快过去了,今年还算好过,一个冬天没有大雪, 只在春来时有了这么一趟。
目前鹿角岘很少有百姓伤亡, 但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更考验人的还在后头。
如果天气迟迟热不起来,雪会积在地上难以融化, 那牛羊就会大批饿死。以牛羊为生的草原百姓便会因为这个缘由断了生路。
但乌恩其把新的希望寄托于桑蚕生意上了,只要有钱,便能从南国采买到足够大家生存的食物、
只是一定要快, 要赶在战争再度大片打响之前。一旦开战,南国许多有家国情的商人便不愿再同草原贸易往来了, 到时候除了硬抢也再无办法。
鹿角岘大部分人刚转场回来,附近的草地已经休息了一段时间, 还能再支撑支撑。在乌恩其心中,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草场撑不下去前启动贸易,靠贸易继续维持下去。
大的方向有了规划, 乌恩其便一日去几次孟和处, 看那些蚕儿们还有多少能活着的。
北方不比南国,蚕一年只能养两三茬, 错过春天便只能等道到秋天了,乌恩其等不起。
眼下全鹿角岘能弄来的炭火都在蚕室里,整日都不会中断。具体要多暖和,其他人也把握不来,只能孟和长老夜以继日地守着。
屋里的温暖虽勉强够了,可几个炭盆子又烤的干燥无比,只能再尽可能地供水来,好让这些蚕不因为干涸而死。
这一项项不说多么复杂,只是一刻都离不得人,又很耗耐心。虽然安排了几波人轮流看着,但孟和到底是不放心。
她本就吃睡都在蚕房边上新隔出来的一间小屋里,于是几乎包揽了所有事情,其他艾若部人和跋春她们,都只能给她打打下手。
乌恩其一眼就能看出孟和长老形容憔悴,这几日她为了这些蚕可谓呕心沥血,劝了拦了都没用。
“长老,您先放放手里的活,来吃点东西吧!”乌恩其也不愿让孟和长老这么劳累,可她也的确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其他方面下下功夫。
“就来了。”孟和长老应道,手下却没有停,在清扫蚕沙。
乌恩其这段时间常常在着陪孟和长老,多少对养蚕一事有了些了解:“这种活计您叫手下人来做吧,您得休息了!”
孟和长老把手上粘的东西拍掉:“刚找完人回鹿角岘的时候,其他小家伙们叫你休息,你难道就能安心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