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皇,儿臣以为您要亲征,身为儿子,哪有在一边隔岸观火的道理,”周长照义正言辞道:“何况,若非儿臣在这里,小七只怕要死在这儿了。”
南照国君面色沉了沉,“观儿骁勇善战,这次受伤定不是意外,那些个小毛贼,要伤着他,还是异想天开。”
“父皇,七弟虽然厉害,但战场上随时都有意外发生,他在陵水不也是受伤落水,儿臣看这次怕也是……”
听到周长照主动提及此事,南照国君的视线在他面上逡巡几回,才将视线移到榻上的周长观身上,“说起来,这回观儿倒是同朕说了些了不得的话。”
周长照后背发寒,想筹措回答,帐外就传来一句通禀:“陛下,姜朝慕容将军求见。”
南照国君拂袖,偏过身,“让他进来。”
慕容烈等在门外已有一段时间,水匪之乱已平,但眼下还有更棘手的事情,南照七皇子在战场上重伤,已昏迷了两日,万一被有心人利用,只怕要影响两朝关系。
他得把关系摘清了方才不负陛下所托。
门帘打开,慕容烈进帐,朝两人行了礼,关心道:“七皇子现在如何?”
“那箭射偏了一些,没有射中要害,只要七弟醒了便无大碍。”周长照笑着道。
慕容烈点头:“七皇子身先士卒,实在是少年英雄,那日朝他射箭之人已被我斩于马下,也幸亏七皇子洪福齐天,等到我前去相救。”
这话说的直白,南照国君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他也不打算利用此事借题发挥,如今姜朝已算是他们半个盟友与姻亲,姜朝女帝日后还会选中他其中一位儿子成婚,这时候决不能内讧。
于是他宽慰道:“还好将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方才救下观儿一命,朕感念将军恩情,这次将军凯旋,朕会命人备厚礼报答将军与姜朝皇帝。”
慕容烈谨慎抱拳道:“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末将愧不敢当。”
“有何不敢当的,这次清剿匪患,南照比起姜朝受益更多,你们皇上愿意与朕联手,已是我们占了便宜,如今将军又救
下了观儿,如此种种,岂有不报之理?“南照国君说完,捋着胡须,“此事不必再说,就这么定了。”
慕容烈推辞不过,只好道:“是,谢过皇上。”
等慕容烈离开后,周长照才重新开口:“父皇打算给姜朝送什么礼?”
“送什么礼,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去送礼的人。”
周长照不解其意,看的南照国君紧皱眉心,“你这孩子有时候就是缺根筋。”
“父皇,儿臣愚钝。”
按说,谁与姜朝女帝缔结姻缘,对南照都有好处,两国的关系会前所未有的好,反正都是他的儿子。
但照儿母族强盛,只有他当了男后,南照才能攀附在姜朝的身躯上汲取养料,壮大自身,在他们成婚后用不了多久,两国必然一统。
“这次你就随送礼的队伍,前往姜朝帝京,探望姜朝皇帝,她如今在病中,你对她好生照料,嘘寒问暖,以你的姿色,不难将她拿下。”
姜朝女帝的联姻书来的越早,他们就越好与乾朝开战,莫说让她派出援兵,只要确保他们不会临阵倒戈,于南照而言都是好消息。
周长照也明白了南照国君的意思,点头道:“乾朝与我们南照积怨已久,上回姜朝登基大典,更是明目张胆的安插耳目,嫁祸于我们,他们挑衅的时候就该料到后果。”
这座天下,沉寂的太久了。
-
慕容烈夜里整顿完军纪,翌日一早,就赶去了暮南山。
这些日忙着剿匪,他也抽不开身亲自前去禀告战况,皆是通过信使传信,得胜归来那日,郑由令人在酒楼里备了好酒好菜,为他接风洗尘。
宋枝鸾来时,慕容烈正与郑由把酒言欢。
房门关上,店小二将酒菜都端上后离开,圆桌旁边围坐着四人。
慕容烈有些好奇,脑袋往窗外看:“陛下,谢将军为何没来?”
郑由看了眼落座的宋枝鸾,犹豫片刻,回道:“谢将军身上有伤,此行本就需以修养为主,但谢将军未曾经过陛下首肯便去剿匪,因而……”
“陛下罚谢将军了?”慕容烈当即站起来,作揖道:“陛下,微臣恳请陛下宽恕谢将军!谢将军也是看微臣应付不来才前来帮忙,再者谢将军也帮了我们许多,若无谢将军,只怕这战事一时半会儿还结束不了。”
宋枝鸾端起酒杯:“谢预劲误伤了南照七皇子,于情于理都该给他一点惩治。现在只是禁足几日,并不算什么。”
要是周长观当真因为他那一箭出了事,她其实也并没想好要怎样处理。
谁知慕容烈听了这话,表情略显古怪:“陛下,微臣怎么不知谢将军什么时候误伤的七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