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胳膊护着陶盆,不让面粉散出去一点。
到家把陶盆安稳的放桌上后,沈来才彻底的松一口气。
面粉虽然有些灰,不似精细磨了多遍又筛过许多次的白面颜色好看,但麦香味却很浓郁。
是纯手工,无添加的好面粉。
沈来眼神充满期盼的盯着陶盆,希望能留一些出来,让他生日的时候能有好吃的面条。
做包子和馒头,需要老面引子和面碱或是小苏打。
酸碱中和,能让做出来的面食蓬松柔软,激发更多的麦香,短时间内即便是放冷了,也不会干硬。
但是量和比例也有讲究,多了少了味道都难吃。
凌星前世隔三差五的做,还是比较熟练的。
揉了少量的面团,放在用开水烫过后晾晒干的陶碗里,等面团发酵成老面引子,需要一定的高温和时间。
因为天冷,创造合适的温度是唯一比现代麻烦的。
凌星想了一下,只能征用煮药的小泥炉。柴火用的少,上面的温度不是很高,靠近了有暖意。
碱比起面引子得到要轻松很多,灶膛里的草木灰有一堆,凌星拿陶盆取出一些,加水搅和放置澄清。
变得干净的上层碱液,还需要再用布过滤几遍。
最后就能取用。
面引子就没那么简单,那小泥炉就放在东头房里面,凌星方便看着。
装着面引子的陶碗,用布巾包裹着,放在小泥炉上的边缘。
凌星根据柴火的量,来控制温度。这活只能他来做,夜里起来看好几次,就怕弄坏了。
沈来睡的沉,一点都没察觉身边的凌星一夜起来好几次。
他以为自己会因为睡床太兴奋,导致睡不着,没成想一觉睡到天亮。
起床后沈来蹲泥炉边上看了一会,想伸手掀开布巾看陶碗里的东西,但最后还是压制住没看。
他皮是皮了些,可也害怕真的因为自己坏了事。
第10章
沈来起床没多久,凌星也起了。
沈呈山他们和昨天一样,早早的进山弄柴去卖。灶屋只有沈小春和沈小夏在捧着陶碗喝面糊。
沈来去灶屋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木头柜子里看装面粉的陶盆,发现里面的面粉没有变化,脸上笑意更甚。
把柜子仔细关好,重新系好布条后,他才问小春,“我娘去哪了?”
沈小春嘴角有干了的面糊,她把脸从陶碗里抬起来,“阿奶说去王夫郎那买豆腐。”
豆腐一斤五文钱,买上一斤配着菜叶子煮了,够沈家十来口人吃一顿的。
说到豆腐沈来也有些想吃了,要是寒冬里买就好了。切切直接放簸箕里,搁外头冻着,弄成冻豆腐更好吃。
冻豆腐里蜂窝一样,软绵绵的,吸汤汁入味着呢。
可惜那时候豆腐一斤要八文,家里只有过年节前才舍得买,做了冻豆腐等过年那天吃。
只有那一顿,后面想吃,就只能想想了。
现在天虽说还冷,不过冻不了豆腐。
只冻手冻脚。
凌星正在山脚下洗漱,他把用过的杨柳枝丢山脚的枯草里,漱口后回去洗脸。
徐有芳正好回来,手上端着陶碗,里面装着一块大豆腐。
“星哥儿,锅里有热水,用热水洗脸。”
交待一句后,凌星带着笑应了一声,“知道啦娘。”
在凌星洗完脸准备进灶屋的时候,听到了沈来一声哀嚎。
“啊啊啊啊啊!娘你怎么能这样!买了豆腐却不给我吃,叫我干看着等晚上!”
说着就要伸手抓豆腐,想抓一块塞嘴里过过嘴瘾。
不出意料,被徐有芳一掌拍开,“爪子拿开,你大哥夫说了晚上包豆腐包子吃,你这会吃了晚上是不是不吃?”
包子是啥沈来也不知道,不过在他看来,用好面做的东西就没难吃的。
因此虽说不知包子其味,沈来还是愿意为了它而忍受吃不到豆腐的馋。
就是看得到吃不到实在是煎熬,他不能对他娘嚎,只好回去缠凌星,求他快点包包子。
包子要有馅才行,沈家没东西做包子馅,猪肉也买不起。凌星便想到之前沈来提过的豆腐,这个加些调料拌馅,味道也很不错。
昨天临睡前,想到沈来说王夫郎家的豆腐味道最好,就去求着徐有芳帮买一趟。
王夫郎家的豆腐要去的早,晚了就没有了。
徐有芳这才明明晚上才包,但早上就去买豆腐。反正这天也还冷着,豆腐放放也不会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