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干菜、一碗咸菜、每家都有的肉干,以及在清河县买的米面,有什么就拿什么。
面汤配着各家手头的干粮,热乎乎的,一边吃,一边聊着明日的活计。
在朝他们老家的方向,专门弄了一处平台,上面放着祖宗牌位。
用泥土弄出的一个供台上,放着一碗酒、一碗面汤、一碗肉干炖菜以及一碟饼子。
“明儿老五、老八两位弟妹另外找三个妇人,你们在这做午饭,各家按人头,大人五斤,老人小孩两斤半,拿出粮食给公中。其余人都得去帮忙干活,在建好新房子前,大伙都一块吃,免得拖慢进程。”老爷子见大伙都吃得差不多,便安排道。
三叔公补充道,“收
拾好地基,等赶集时去集上打听,本地建房挖地基怎么弄。这边的房子同咱们老家的不一样,得请人来教一回。”
“咱们顺道把附近这片地全都理出来,种点菜也好。”五叔婆就说道,她觉得建房子很重要,但农活也不能落下。
“还得有人进山砍木头回来,这是重活。”
“那粮食可能都不够吃,十斤吃不到建好房子嘞。”
“到时候再凑,没粮的大伙互相帮一把,先借着。”
他们商量时,林泽没什么能说的,他不懂这些东西。
都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干农活的事情,他们专业过硬,祖上五代都是干这行。
即便是换了不同的地方种地,这么多人一摸索,一唠嗑,已经明白个七八分了。
加上从清河县到安阳县一路上打听、亲眼看,也不白忙活的。
上游的石桥子村,里正家堂屋里。
实心大圆桌上的碗筷已经收拾干净,留下五个男人在喝茶聊天。
“爹,你明儿要去给那伙人分地?”许衙役放下茶盏,看向许里正。
其余三兄弟没有动作,刚才他们已经知晓今儿桃花坪新迁来一百多号人。
许里正像是被茶水烫着,皱了皱眉,“小清河上下几个村,自打桃花坪那片地腾出来后,争来争去,没人拿下。如今却便宜了外人。老四,你晓得他们有什么来历吗?”
“爹,除了那林举人,全是种地的。”许衙役回忆道,他得跟家里商定好,才能配合他爹这头的动作。
小清河一带的几个村,全都不是省油的灯。大伙明里暗里互相使绊子,都想把桃花坪的田地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