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们兄弟俩忙完要赶回家,林泽父子俩便不多闲聊。
临走前,林泽从背篓里拿出两个馒头,“孙二叔你们多保重。”
这是父子俩的中午饭,从书社出来,饿得不行。
去小摊吃汤粉汤面又觉得不划算,最后就去买了几个馒头。
但孙家兄弟俩比他们狼狈多了,看他们两手空空,定是一大早就来治病,肚子一粒米都没有。
以至于一阵风把附近食肆的香味吹来,兄弟俩不约而同做出吞咽的动作。
孙大郎与孙二郎互相交换一个眼神,又在林泽父子俩脸上飞快扫过,见他们不像戏耍的意思。
孙大郎朝两人躬身道谢,三十多岁的汉子,声音都有些颤抖,许是在这异乡的艰难日子里,少有的温暖,“多谢二位,来日家里渡过这道难关,一定要十倍还今日相助之情。”
“孙大叔您客气了,咱们在这怎么都算同乡。只是两个馒头,不必放心上。”林泽微笑道。
孙大郎兄弟俩都是地地道道的庄户汉子,嘴巴笨,但很重情重义。
目送他们离开,林泽眼尖,看见游医摊子几步外,有一妇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
“爹,我能买些鸭蛋回去吗?”林泽听见卖的是鸭蛋后,心生一个赚钱的办法。
刚才走一圈,没看见有哪家卖咸鸭蛋的,林泽觉得这东西有发展空间。
林郁盛有些摸不着头脑,林泽的思路跳跃太大,“你要用来作甚?”
“爹,你吃过咸鸭蛋吗?”林泽小声问道。
林郁盛回忆片刻,“在府城中举时,主考官大人举办的鹿鸣宴中,尝过一瓣。”
林泽大喜,竟然是真有咸鸭蛋,只不过石潭镇这里暂时没有卖。
“你会?”林郁盛眼底闪过一丝讶异,林泽可以说对庖厨之事,一概不通。
林泽嘿嘿一笑,“爹,我在一本农书上瞧过腌制咸鸭蛋的法子,咱们买些回去试试?若是成了,咱们村就有一条生财之道。”
实际上是林泽老妈很喜欢弄这个,每年专门跑去乡下找亲戚定散养鸭的鸭蛋,回来弄百来个,送亲戚或是给当时在狗公司上班的林泽寄一大罐下去。
林泽以前在家读书时,帮老妈腌过很多次,虽然没有从头到尾自己来的,但流程和各种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泽哥儿,腌这个很费盐吧。”林郁盛有他的担忧,虽说咸鸭蛋他吃过,也觉得好吃。
说这个,林泽就想起自己空间里一堆盐,真是感觉浪费了,必须弄这个。
为了不让其他人发现猫腻,林泽决定对外宣称用盐量减少到大伙能接受的范围,“爹,只要最便宜的粗盐,那本书说并不需要特别多,另外还有些别的东西。”
“那便试试吧,若是成了,此地行船走商之人,应该挺喜欢。”林郁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