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生火方式是钻木取火,原始人就会用此方法生火了,一直到唐代还有人使用。杜甫的《清明诗》里就有写道:“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说的就是乡下人采用钻木取火的方式生火。一个熟练掌握钻木取火方法的人,五六分钟就可以钻出火来。当然,这需要极高的手速,男子比较擅长。
钻木取火比较麻烦,对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必须有干燥的木头和引燃材料。后来,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的升级版——火弓。就是在钻木取火的那个棒棒上加了个旋转弓,来回抽拉旋转弓,就能带动棒棒高速旋转,这样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生出火来。
古代还有一种利用聚焦太阳光生火的工具——阳燧。阳燧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凹面镜,能聚集太阳光到一点,引燃生火材料。类似阳燧的生火工具在其他古文明中也较为常见。古人认为这种方式取得的火来自太阳,是与天地相通的,无比自然神圣。今天奥运会的圣火采集用的就是这种神圣的方式。但阳燧取火受天气限制较大,赶上阴雨连绵,你一周都别想生火。
△唐朝阳燧(扬州博物馆收藏)
古代有没有不受天气影响且便携快速的取火工具呢?有的,那就是火石。火石在魏晋时就有了。火石取火比较高级,是小说里大侠们常用的方式。火石一般用燧石或鹅卵石制成,将两块火石打击或摩擦,能产生火星,引燃易燃的火绒。火绒的材质有很多种,有的用艾绒,有的用被硝水泡过的纸或者涂有硫黄的木片,还有的用易燃的炭布。
火石也有升级版,叫作火镰。火镰本身是一个手掌大小的小皮包,侧方镶有一片镰刀形的钢条,称为火钢。火镰里面装有火石和艾绒,点火的时候就用火石打击火钢,引燃艾绒取火,非常方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陕北的一些农村地区还有用火镰生火的。
△火镰(中国消防博物馆收藏)
古代还有一种神奇的生火工具——火折子。我们在电视剧里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大侠们在黑暗处需要点火照明时,就会掏出一个小竹筒,往里一吹气,竹筒里就会生出小火苗,看起来无比神奇。这种生火工具就是“火折子”,其利用的是物理学上的复燃原理——已经燃烧的东西因为缺氧而处在一种半燃半灭的状态,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后又可以重新燃烧。火折子的制作方法是:将易燃的草纸卷或加工过的藤蔓点燃后吹灭火焰,然后塞进小竹筒,再盖上盖子,造成竹筒内部的缺氧环境,但竹筒里面的火星实际还在缓慢燃烧。用的时候打开盖子,向里面吹气供氧,火星就会复燃。
20世纪初,火柴从西方传入我国,上述生火工具便慢慢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2 古人用什么化妆品
爱美之心自古有之,古代的小姐姐们也是要化妆的。古代的化妆品种类繁多,而且成分非常恐怖,古人真的是“什么东西都敢往脸上抹”!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皮肤白皙是古今东方美女的共同追求。今天化妆的基础是美白用的粉底,而古代美女化妆也用粉来美白。“粉”字是米字旁,最早的粉底就是用米做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古代粉底”的制作方法:将米磨成细粉,淘洗至水清,然后沉于凉水之中发酵,直至发出腐烂臭味。发酵后将米粉沉淀滤出,并研磨成浆,等米浆干透就制成了粉饼。削去粉饼四周粗劣的部分,将中间雪白光润的部分留下,称之为“粉英”。用刀将粉英削成薄片,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干后揉碎成粉末,粉末越细越好,这就是最后可以化妆用的“粉底”了。
这种用米做的粉底有一个缺点——容易脱落,所以古代美女脸上经常掉渣。这就不好了,男人亲一口,然后满口的粉,场面太尴尬了。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改进款的粉底——白铅粉。白铅粉洁白细腻,还不掉妆。成语“洗尽铅华”里的“铅”指的就是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铅粉。《水浒传》里武松跑路时,孙二娘就是用铅粉给武松涂面的。铅粉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王老师作为一个文科生愣是没看懂其工艺流程,所以也就不给大家详细介绍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铅粉里含有大量的金属铅,而铅是重金属,有毒,因此古代女子使用铅粉久了肌肤变色成黄脸婆,严重的还会铅中毒。古代的女生们为了美也是蛮拼的!
古代也有彩妆,最古老的便是朱砂。从字面上理解,朱砂就是指红色的矿石,即硫化汞的天然矿石。将天然朱砂矿石研磨、漂制后得到的红色颜料就是朱砂。早在商周时,女性,尤其是舞姬与宫女,就将朱砂擦拭在面部当腮红,毕竟她们都是靠脸吃饭的人。
△宫廷妇女化妆(出自顾恺之《女史箴图》)
汉代的朱砂不光能抹脸当腮红,还能涂唇。但朱砂本身不具有黏性,敷在嘴唇上很快就会被唾沫溶化,聪明的古人就在朱砂里掺入适量的动物脂膏,其形态和功能很接近今天的口红了。
汉代还出现了一种外来化妆品——胭脂。胭脂从匈奴地区传入我国,属于进口货,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胭脂是将红蓝花捣碎过滤,提取其中的红色素制作而成的。然而,后唐学者马缟在其《中华古今注》里又说胭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支”。如果马缟的说法属实,那么胭脂至少已经存在三千年了。不管是进口货还是国产货,胭脂在古代彩妆中的霸主地位是不可否认的,甚至在文学作品里成为美女的代名词。
再说下古代的“眉笔”。古代画眉用黛,所谓“六宫粉黛无颜色”中的粉黛,就是指“粉”和“黛”两种古代化妆品。黛是一种黑色矿物,又名石黛。将石黛放在黛砚上磨,碾成粉末后加水调和,蘸着它就可以画眉毛了。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在黛出现之前,女子们都是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改革开放前,物资极端匮乏,大部分女子没有眉笔可用,就用燃烧过的火柴头沾上唾沫后涂在眉毛上,此法还颇具古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