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面做的不好吃,汤再好也没用。”
“没有这汤给你加分,你这也就是碗普通的面条。”
“承认我好就这么难?”梁天宇愤愤不平。
见着俩父子又争了起来,梁母赶忙劝下:“要吵就回去吵,也不看看什么场合。”
两个人终于闭上了嘴。
“梁少爷冒昧问下,这汤是出自何人之手?”叶庆勇问道。
“连洋,就是那位。”梁天宇自豪地介绍道。
叶庆勇顺着梁天宇的指引,在宾客中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青年,感慨道:“果然是他。”
“叶大师认识?”梁父诧异。
“嗯,方才我不是说这道冰火三层肉差点被我大徒弟毁了嘛,还好这位后生及时挽救,才有了这道菜。”叶庆勇再次感叹道,“后生可畏啊!这汤,这创意,唉,我确实老了,老咯。”
“叶大师,您可别这么说,在粤菜这块,您是永远的天花板。”梁父赶忙宽慰道。
“不不不,梁老爷,曾经我也这么认为,直到后来遇到那些年轻人,他们继承、改良到突破创新,已不是我这个老古董所能及的了。”叶大师接着笑道,“但是吧,我高兴,看到我们的传统被继承发扬,我心里高兴啊,您也懂我的想法吧。”
梁父表情尴尬地看了连洋一眼,被迫点点头:“懂,我也懂。”
“我一直教导我的徒弟,要做到传统不守旧,创新有根基。今天,我终于见到了!”叶庆勇看着眼前这碗长寿面激动道,“我想和这位后生好好聊聊,不知是否方便?”
周围的客人带着诧异的目光,看着那位大名鼎鼎的叶大师向他们走来,坐到了连洋边上,表情激动地开始和连洋旁若无人攀谈了起来。
聊着专业的烹饪话题,其他人想插都插不上嘴。
“对,因为天宇坚持要做成拌面,所以我想到可以改变汤的形式,灵感来源于法式蔬菜冻和分子料理的烹饪方式。”面对接二连三的专业问题,连洋回答地游刃有余。
叶庆勇恍然大悟:“难怪每种食材的风味保留得这么完美,和传统粤菜煲汤的口味完全不同。”
“那今晚品尝下来,从你专业角度,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叶庆勇问道,“菜品,口味或者其他方面都可以。”
什么?叶大师还反问连洋意见?众人震惊。
“今晚的每道菜都是精品,实在令人难以再找出问题。真要说,也就只有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连洋说道,“比如这道碧绿响螺片,火候掌火得非常完美,但处理过这个食材的大厨都会知道,只要菜一凉,那将会带来毁天灭地的灾难。”
“要么让客人上菜后尽快享用掉,要么通过外在的手段尽可能地保持菜品温度。”连洋伸手摸了下盘子说道,“但是,我在上菜的时候却发现,盘子是凉的。”
“盘子凉的怎么了?热菜装上后不就热了嘛。”尤喻说道。
叶庆勇赶忙从盘底夹了片响螺肉放入嘴中,仅仅只是嚼了一口,瞬间了然道,“原来如此!”
见状,其他人也跟着夹盘底的响螺肉品尝,学着大师的样子,可嚼了半天也没发现多大问题。
真要挑毛病的话,就没有热乎的时候那么爽脆了。
“若是其他的菜品,这种细微的差别除了专业美食品鉴师,一般人几乎发现不了。但在响螺肉上,这点变化就被放大了。”连洋解释道,“虽然,我们不能控制食客品尝的速度,但在装盘前,热好盘子,是唯一能弥补的。”
听完连洋的解释,众人皆目瞪口呆,连那些个自诩是吃货的人,都开始陷入自我怀疑中。
原来真正的美食家连这么细小的问题都会注意到。
自愧不如啊!
不对,这还是他们所认识的连洋嘛?
难道说他退圈后改行做起了美食家了嘛?
第53章
到了7月, 连洋等到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是王真意的手伤好了。
终于不用每天提心吊胆,深怕什么时候被池立勋发现。所以一上午连洋心情都十分美丽,因此并没注意到吴桐脸上的焦急与不安。
“中午好啊,吴秘书, 稍等会, 菜马上好了。”
“不急, 池总大概还要半个小时才能吃。”吴桐看着连洋,欲言又止。
“对了,早上王师傅联系我说他手好了,明天开始我就不过来了。”
“啊,这么快嘛?”
“这还快嘛, 更何况我才是代班的厨师。你也不必多担心什么,池立勋再挑嘴, 至少王师傅做的他还是吃的。”
连洋知道吴桐的顾虑, 但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池立勋又不是还没断奶的宝宝,这么大的人了,还要别去操心他吃饭。更何况连洋不是他妈,管他这么多。
“要不要提前跟池总说下?”
连洋看了眼吴桐, 淡淡地说道:“不用。”
“哦。”吴桐眼里又多了分失落与痛心,“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