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月到中秋偏皎洁。八月十五中秋,办家宴。
王夫人请来了戏班子,郎君女郎们围坐很是热闹。
有郎君提议玩飞花令,众人乐且赞。
崔雅贞也不如从前一般局促,这些日子她学了许多,最后竟都没喝上几杯,众人着实高看她几眼。
有人打趣,“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她也不恼,回道:“非吴下阿蒙。”周围年轻的郎君女郎又笑作一团。
家宴过后,郎君女郎们散去。卫越溪拉着她同去祭拜月神娘娘。
在香案上摆好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点燃红烛,三上香三祭酒。
二人同道:“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又在心中许下自己最美好的心愿。
待一切结束,二人便要去参与花灯游了,卫越溪的周郎君早就等着她了。
回到自己院中,沧濯院的人早已等候多时,崔雅贞换了一身早已准备好的衣裙,便跟着他们走了小门。
推开门,只见卫暄拉着卫宛意,候着她。
见到这幅场景,她心中突然有些感慨,原来自己也可以有人等。
卫暄与平日并无差别一身青蓝袍,看着她温声颔首道:“表妹,你来了。”
崔雅贞笑盈盈地唤道:“阿意,表哥。我来了!”
首次参加花灯游她实在抑制不住兴奋。
卫宛意欣喜地朝她挥了挥手,道:“贞贞,你快来!”
“牵我!”
崔雅贞上前拉住她另一支手。
正值中秋佳节,京中热闹非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上处处挂起花灯,错落亮起,万人空巷人声鼎沸,耳边是商贩的叫卖声,处处皆是人间的烟火色。
她从前从未见过这般景色,从前的中秋她只与父亲母亲哥哥庶姐妹庶兄弟在一齐。父亲也不容许她去往这样的闹市。
可是卧房里冰冷的墙壁哪里比得上这样的热闹。她喜欢她向往。她欣赏的络绎不绝的行人与车马,尽力将今夜的场景刻入脑中。
卫宛意好奇心重拉着他们二人每个小摊都要看上一看。崔雅贞也默默看着小摊上的玩意。
周遭就算有侍卫护着却也抵不过排山倒海般的人群,三人又被挤到另一处去,那处有一个小摊,摊主是个年长的婆婆,摊上贩着一些木制的饰品。
婆婆年纪有些大,瞧着三人,对着卫暄道:“小郎君,有看中的吗?你的夫人和妹妹多俊俏。”
崔雅贞刚想开口解释,“我们……”。却又想到可能与这婆婆只有一面之缘,似乎别并没有必要讲清。于是,她抬眼看向卫暄,见他神色坦然并没有解释的意思。
卫宛意听见了,倒是问出了声:“哥哥,贞贞要做我嫂嫂吗?”
见她一片天真,卫暄莞尔,没有直接回应而是道:“阿意有喜欢的吗?”
卫宛意听见哥哥要给自己买东西果然忘却了刚刚的事情,转身去看东西。
听见卫暄的话,崔雅贞心中有片刻失落,接着她低头看向摊子上的一个简单却精美木镯,盯了许久有些心动,却又想到自己现在囊中羞涩就算买回去也并没有戴的场合,心中微微叹息。
卫宛意对木制的首饰并不感兴趣,她喜欢亮晶晶的饰品,不过一会她便拉着二人离开。
熙熙攘攘,路上卫暄与崔雅贞被人群挤到一处去,她的注意力全在阿意身上,唯恐她走散或是挤到。
冷不丁,他在她的耳边问道:“贞娘,你很喜欢那个么?”
一瞬间,她倏然觉得从前他们二人的疏离全是错觉。
第26章
花灯如海, 流光溢彩,街道之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周围叫嚷之声不绝, 能嗅到夜里的凉风和街上小食摊的热气。崔雅贞拉着卫宛意,未经思考, 一句“什么?”脱口而出。
“表妹, 喜欢那个木镯?”卫暄问道。
崔雅贞莞尔, 却又想到虽他未说过, 但他的吃穿用度一贯是最好的, 卫暄会不会瞧不上那样的小玩意儿, 只是微怔片刻,还未来得及回应, 耳边便传来卫宛意的撒娇央求,“贞贞,我喜欢那个!”
崔雅贞抬头朝她所指方向一看, 前面有处摊子在高处挂起了一个流光溢彩的灯盏, 周遭被人群团团围住。
周围声音嘈杂,她努力提升声音对着卫宛意道:“那我们过去看看。”
一扭头,身边的卫暄微笑颔首, 显然听见了二人的对话。
终于挤到摊子附近才知, 想要摊子上的灯盏需要猜灯谜,只有连对六题,并对出摊主的对子的人才能取走灯盏。
要猜灯谜?崔雅贞心中顿了顿,其实她对自己不大有信心, 从前也并未玩过这些市井游戏。
于是她与卫宛意不约而同希冀地看向了卫暄。
“好罢。”卫暄让木樾为摊主送去铜板,三人便开始猜谜。
前面选中的几个很是简单, 卫宛意嘴里嘀咕着“开门日正中……”
想到以后又喜滋滋道:“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