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青麟的话一旦说开,还有些拦不住的意思。
皇上听着都有些紧张,这个家伙不是要废了这些言官的职位吧?
吏部尚书,年底考核的时候,多少官员在他那里鬼哭狼嚎的,这些言官并不是没有耳闻。
吴公公看到言官们那个规矩的样子,想着他们刚刚好像要蹦起来咬陆景琛的样子,简直好笑。
“今日在场的人不是还有三皇子和温员外郎么,你们又是询问又是探访了,如今就有亲身经历的人在此,就老老实实站在那里等着皇上问话,你们是瞎么?”
孟青麟今日也是杀气腾腾,完全没有给那几个言官留面子。
皇上听着都有些茫然,这些年虽然也能感觉到孟青麟脾气不好,如此不给人留情面真的是第一次。
看来今天的事,是真的让孟青麟动了怒。
他想着总不能让言官过于下不来台,就开口说道:“既然当时景尧和小温卿都在,不如问问他们吧。”
皇上的话,总算是让言官们松了口气。
陆景尧压力比较大,他还没有弄清楚皇上的态度,不知道该怎么偏向。
温如风见他沉默的时间比较长,就主动开口。
“回皇上的话,当时确实是百里皇子口无遮拦,表面上是在对安国郡主表达倾慕,其实是故意污蔑安国郡主的名声,有了这件事,将来安国郡主几乎没有办法再跟别人议亲。而且安国郡主是镇国公的孤女,之前皇上已经说过,绝对不会让她出去和亲,百里皇子仍旧当街这样说,就是没有把大夏放在眼里,臣没有第一时间指出他的错误并且严厉谴责,确实是臣失职……”
第252章 他们该死
温如风的话,已经直接表态支持陆景琛。
刚刚没有开口的陆景尧又蒙了,温家人这样不慎重么?
就连温继礼本人都有些惊呆了,儿子这是在帮翊王?帮了翊王,就相当于帮了崔安如。
他心里其实也在纠结,翊王逼着林家最后做出那样的选择,没有办法对季月母子问责,独自忍受无边的痛苦。
作为当朝丞相,他也知道国体不容置疑。
这个百里皇子说话确实已经过分,即便是直接驱逐,也是合情合理。
“启禀皇上,臣也认为这个百里皇子若是真的说了这样的话,已经是在侮辱我们整个大夏,绝对不能姑息,更不能为了给他挽回面子,就处罚翊王,反而要有所褒奖。”
他终于还是开口了,说出来的话掷地有声。
言官们当时就更加傻眼了,想不到温丞相竟然会这样表态。
皇上听到这里,心中也已经有底。
只要温继礼支持,这件事就很好往下面解决,毕竟这是文官之首。
而且经过林家的事,其实陆景琛和温家也是有些私怨的,他还是能够毅然决然地站在陆景琛这一边,足见这件事他做得确实得人心。
“皇上,臣并不是认为翊王殿下维护国体有错,而是觉得他在维护国体的过程中,用词不当,把两国战事直接摆出来当成筹码来说,未经过任何人允许,他没有这个权利。若是两国之间的战事真的重新燃起,势必会让边关的百姓再次受到战火牵连,而且战事一起,劳民伤财。”
言官的狡辩,也是很快就跟上了。
“没错,翊王殿下越俎代庖,打不打并不是他说了算,他竟然当街跟大庆皇族直接探讨这样的事,若是真的追究起来,甚至可以说他意图行使皇上才有的权利,属于谋反了。”
陆景琛看着那些言官,真是觉得羞耻。
他满脸嘲讽地看着皇上,果然,皇上脸上也不好看。
这几个人为了让翊王付出代价,这个理由实在是过于离谱。
“皇上,臣有个请求。”
孟青麟再次站了出来,声音洪亮。
皇上问道:“孟尚书只管说。”
“皇上,臣请求将刚刚说翊王殿下意图谋反的人拖出去斩首示众,真是妖言惑众,唯恐天下不乱。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当言官的初衷,是为了鞭策群臣戒骄戒躁,而不是整日挖空心思地寻找群臣的错处,没有错处硬是凭借他们一条烂舌头创造错处,翊王殿下当街的言论,百姓们也受到了鼓舞,大大增强了我们大夏的士气,他们竟然敢说翊王是在谋反,这种人就是想要让我们大夏的人都不敢说话,不敢反抗,不敢有血性。”
“这种人意图动摇我们大夏的国本,罪大恶极,其心可诛。”
“若是这种人不除,为官者有言不敢发,为民者有冤不敢伸,长此以往,大夏朝堂就会被这些无耻小人占领,只能听到他们的言论,完全听不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