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官老爷们的效率,也是可以很快的嘛。要是搁在以往,一轮的流程都不一定走得完!
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下,政策,下发了。
对于商人们而言,他们竟然一时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最重要的商税,增加了,增加得还不少,而这个税,竟是根据收益递增,且对于偷税漏税,也明确了更严格的监察力度,以及惩治力度。
按理说,他们应该哭,但……
以往对于商人的衣着出行都有严格的限制,而现在,竟然在私人干预方面,松散了不少!
赚钱哪儿多,可自己很多时候根本不能完整享受,就怕得罪了谁,但凡你出门穿衣不注意,都要被状告违纪逾矩,很多时候都是私下的享受。
但是现在,更放开了。
他们交的钱的多了,还多了不少,可某种程度,也的确更自在了,在衣食住行方面,虽然没有全面放开,但是已经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富商们才会如此想,因为他们的钱,再是交出来很多,都只是冰山一角,他们根本不缺钱,只缺享受,拿钱换自在,舒坦!
但对于普通的商人,就要骂娘了,因为哪怕收入越高交税才越高,但起征点的税就已经比以前的税交得多了,哪儿能像顶层富豪一样不在意?
该骂,还是得骂!
但同时,他们也在心里嘀咕,可不能再出现晋商那群人了,商人,经不起折腾了。
而与商人的各色反应不同,工匠们,则是大多都看到了太阳,看到了,他们喘息的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
晋王:风波这就完了?怎么可能!
第151章 剑指北蛮量国土
扬州的一处长街沈巷里,静立着一间陶瓷小店。
老陶匠今年其实也就五十多岁,但头发已经花白,脸色已经苍老到了六七十岁的模样,当初筠哥儿请老陶匠教授手艺,也是教授完后,才知道老陶匠当时才四十多。
今天陶匠铺子里,多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老陶匠的儿子。
“爹!我回来陪您了!”
“朝廷改制度了!”
“我们是金陵省,所以我每年去金陵应天那里登记做工就行了,每个人都根据户籍的省来,来回路途有补贴不说,做工还给钱,虽然不多,但已经很好了!”
不说在各自省会做工节省多少赶路来回时间,至少他们相当于已经少了一座大山了,给钱啊这居然!
他们,真正可以只交一份民编的丁银了!
虽然说在朝堂上,有官员指出可以让他们交钱免去做工,也就是代役银,但其实之前早有这种痕迹,只不过是潜规则,又因为是潜规则,所以为了避免老服役,能交钱的,都不会交太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