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夫人身后还跟着赵三姑娘,这位赵三姑娘就是当初想嫁给姜璟的那位,见了黛玉,眼中闪过一丝嫉恨。
黛玉神色如常拜见了赵夫人,心里想着赵夫人竟然如此上不得台面,不过转念一想,若赵夫人待她亲热,她该头疼如何防范了,如今这样大大咧咧的,行事粗鲁的,她倒可以略微松口气。
董参将虽然是赵彬的得力助手,但董参将同样不想得罪姜璟。他已经年过五十,如今不过是想着安稳度日,对姜璟的态度很是圆滑。
董夫人自然夫唱妇随,她知道自己和赵夫人单独一处不妥,但无法推辞,见了黛玉面上带了些歉意,和黛玉打招呼。
黛玉无意让董夫人下不了台,和她寒暄几句。
赵夫人便招呼众人去戏楼那边听戏,黛玉默默走在赵夫人和董夫人后面,和杜氏并肩而行。
杜氏是耕读之家出来的,自然喜欢读书人,且她的夫君又是正儿八经科考出来的文官,而黛玉父亲当年是探花,如今又是阁老,杜氏天然觉得黛玉亲近,而且黛玉自身又知书达理,温柔可亲。
“院子里梅花开得真好。”杜氏赞叹一句。
黛玉看了一眼抿嘴笑着说道:“花倒是不错。”杜氏听出黛玉话里有话,看向了黛玉。
黛玉小时候可是跟着安平公主打理园子,自然懂得治园之术,一眼就看出院子里的梅花种得很是随意。
戏楼里摆着炭盆,虽然房间一侧对着戏台,但并不觉得冷。
赵夫人说了几句话之后,说起戏班子,她语气里带了一丝炫耀,笑着说道:“是进过宫的。”
旁边有人补充说着:“听说在京里很是难请,阁老们请都请不到,都得排着号。”
黛玉强忍着才没笑出来,这是当她不存在吗?还是忘记了她是从京里出来的。
安平公主喜欢听戏,她对京里有名望的戏班子也如数家珍,今日赵家请的戏班子是进过宫,但宫里有喜欢的戏班子,内务府怕宫里主子换了口味,也为了防止宫外窥探宫里喜好,一向多请几家戏班子入宫候着,以备不时之需。至于说阁老都请不到,更是无稽之谈了,据黛玉了解,其他几位阁老家里都养着戏班子。他们家是因为贾敏不喜欢,一般都是去外头请戏班子,或者请安平公主府上的戏班子。至于需要排号,哼,京里大概还没有人敢抢林阁老府上定的戏班子。
黛玉为了掩饰异样,低头研究戏单。
董夫人笑着说道:“不如唱《玉簪记》吧,这是他们压轴的东西。”
众人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黛玉对这些不感兴趣,耐着性子听了几句,便找个理由出去透口气。
杜氏也跟着出来了,指着园子里的梅花问黛玉:“妹妹若是不给我解惑,我今晚要睡不着了。”
黛玉很是无奈,和杜氏说了其中的门道。
杜氏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她没想到黛玉竟然博览群书,对治园也了解,她心中动了动,和黛玉说道:“我亲家年后大概要回京里,女儿日后要随着婆家在京里居住,但她从未到过京里,许多事情还不懂,我想请妹妹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