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红楼]贾璋传 > [红楼]贾璋传 第10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红楼]贾璋传 第105节(1 / 2)

(' 毕竟贾璋的成绩是实打实的,叶祭酒又把出题的机会让给了两位司业,直接避免了瓜田李下的嫌疑。

不管是谁,看到贾璋的成绩和叶士高的做法后,大抵都是不好意思说他们私相授受的。

叶士高最多就是庇护了贾璋一程,确保贾璋的名额不会被其他人抢走。

是的,荣国府确实是勋贵门庭。但在老国公走了后,荣国府就不再是京中的第一等权贵了。

若有人诚心想挤兑贾璋,贾璋也不得不吃个哑巴亏。

但有叶士高和杨宗祯在,国子监里就没人敢侵犯贾璋的利益,更没人敢动贾璋一根手指头。

在国子监张贴历事衙门分配榜单的第二天,贾璋就带着雪檀把自己的文书和凭信取了回来。

收拾完行李后,他从国子监回家了。

第二天,贾璋早早起来,坐上了荣国府的翠幄青绸车,前往翰林院衙房点卯。

年尾时候,朝廷各个衙门都忙得要死,就连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也不例外——这也是乾元帝没蠲免国朝初年国子监生历事传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尾忙的时候,京里各个衙门都缺人。

除了国子监的监生们,乾元帝找不到更便宜好用的临时工。

即便如此,对于监生们来说,这个历事的机会也十分宝贵。

国朝初年百废俱兴,朝廷也缺人,有不少监生因为历事时表现出色就被直接授予官职的。

后来国家日益兴隆昌盛,科举制度也逐渐走上了正轨,有功名的读书人越来越多。

这直接导致了一官难求的现状。

就算是两榜进士,排名靠后又没靠山的也要苦哈哈的侯职,更别说举人和监生了。

像国朝初年那种直接授官的情况已经消失殆尽了。

但即便如此,国子监监生们仍旧将这个历事机会视若珍宝。

且不说这个机会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说每次历事都会被吏部记录到履历里就已经是一条足够吸引人的条件了。

更别说这个历事机会还能为那些想要直接选官的监生们加分。

虽然不能像国朝初年那样,历事后就可以直接选官,但总归是对选官是有帮助的。

譬如说两位监生同时去吏部选官侯职,有过历事经历的肯定要比没有历事经历的要好上许多。

蚊子再小也是肉,但凡聪明灵慧之人都不会拒绝给自己增添更多筹码的。

在抵达翰林院后,掌院学士直接把贾璋分配给了杨阁老的门生翰林院侍读学士赵仪,让他去给赵仪他们打下手。

赵仪和叶士高关系很好,他对贾璋这个小师侄也很照顾。

上头有师叔罩着,贾璋在翰林院的日子自然顺心。

即便文人相轻,但那些翰林再清高,也清高不到顶头上司的晚辈身上去。

而贾璋他今日帮这个翰林检阅错字,明日帮那个翰林编纂文书,整个人忙得脚打后脑勺。但这些东西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因此他的兴致很高。

师父说的没错,翰林院确实是一处锻炼人的地方,他的收获有很多。

他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差,不给师父和赵学士丢脸的。

第81章 翰林历事详细经历,冬雪暖阁初言退位

一开始, 翰林院的翰林官并不是很愿意使唤贾璋。

一来,贾璋是阁老承认的徒孙,还是赵学士的师侄。

万一把他得罪了, 以后自己在翰林院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贾璋他年纪这样小,受了委屈哪有不找家长告状的?

二来, 贾璋出身于勋贵门庭。

勋贵与国同休, 生活豪奢,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因此,但凡长了脑子的人都能猜到贾璋在荣国府是怎样金尊玉贵地长大的。

这些翰林官们的心底也都藏有这样的疑惑,那就是这样金尊玉贵地长大的子弟, 能吃得了当差的苦头吗?

谁能想到贾璋他这么能干?

不到十天, 贾璋检阅文稿的速度就超过了不少年轻的庶吉士。

除此之外, 他还学会了如何拟定文书,如何编纂实录, 如何草拟圣旨……

他不过是十来岁, 在很多人眼睛里还是个孩子呢。

但实际上, 他一个人比三四个年轻的庶吉士还要更得用一些。

好几个年轻的庶吉士看着贾璋稚嫩的面孔与他身上的监生斓服,都产生了难言的羞愧之情。

他们居然还不如一个孩子能干。

这些庶吉士们感到羞愧难堪,但修撰和编修们却没有那种情绪。

他们很高兴贾璋能这样能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