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红楼]贾璋传 > [红楼]贾璋传 第14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红楼]贾璋传 第140节(2 / 2)

三场考试结束后,贾璋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自从去年师祖吩咐他备考会试后,贾璋一直都在勤勤恳恳地念书,就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放松一二。

如今考完了,那种疲惫的感觉才从骨头缝儿里钻出来,催得人昏昏欲睡。

贾璋不分黑天白夜地睡了好几天,这才彻底缓过来,在这之后才誊抄下自己的答卷前往叶家,请老师叶士高审阅。

叶士高笑道:“如无意外,你和你小师兄都是必中的。至于名次如何,只能看原尚书的意思了。”

贾璋很轻松地跟小师兄叶荆碰了一杯。

虽然他很希望自己能名列前茅,最好是会元才好。但科举考试这种事本就是七分看努力,三分看命运的。

他如今已经尽人事了,余下的事情,也只能看天命是否垂怜于他了。

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京中举子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到贾璋手里的帖子更是络绎不绝,不过贾璋并没有全都参加,只拣几个要紧的宴会去了。

不过有几场宴会是他必须参加的。

一是顺天府举子的宴会,这场宴会就是贾璋和顺天府前科解元黄鹄主办的,他本人自然不能缺席。

二是朝廷拨款举办的大宴,这场宴会是要求所有应试举子都必须参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举子之间联系感情,贾璋也不得不去充个人头。

三是国子监应试举子们筹办的宴会,贾璋作为国子祭酒的学生、顺天府解元,正是这场宴会的主宾,他不能不给国子监同学的面子。

比起其他人的高谈阔论,贾璋在宴会上表现得十分内敛。

别人以为他这是谦逊,不想抢别人的风头,殊不知他正在暗中观察那些高谈阔论的举人。

他已经笃定自己是必中的了,眼前这些人有的会是他未来的敌人,有的会是他未来的同伴。只有揣摩好这些人的心理,分析明白这些人的性格,他才能更好地拉拢盟友,打击敌人。

不过比起这些社交性质的宴会,还是在雨雪霏霏中与友人们一起围炉饮酒、飞花传令来得愉悦。

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浮生闲情换了谁都喜欢,贾璋他也不例外。

第112章 南北榜单堂庑尤大,独占鳌头杏榜会元

在应试举子们欢饮达旦时, 会试主考官原朴正带着副考官、同考官们紧锣密鼓地判卷。

原朴对内外帘官等人盯得极紧,判卷时更是全然秉持着一颗公心。

他是最怕恩科会出现差错的人。

要知道,新帝让他做主考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他增补入阁。一旦恩科出现差错, 新帝耗费的心血就全都白费了。

不论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还是为了新帝的良苦用心, 原朴都要把这场恩科主持得尽善尽美。

所以在会试开考前, 不管是谁托请, 原朴全都不见,直接让那些为了自家孩子或亲戚家孩子托请的同僚们碰了一鼻子灰。

他不但对那些想要托请的同僚们无情,对判卷的副考官、同考官和内外帘官们也非常严苛。

在他的监督下, 南榜五房和北榜五房的翰林们全都老老实实地判卷, 没一个敢徇私的, 即便他们拥有通过行文风格认出熟悉考生墨卷的能力。

在经过二十多天的苦熬后,南榜五房取中的一百六十人和北榜五房取中的一百六十人的录取名单被汇总到会试主考官原朴的面前。

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这三百二十位新科贡生排名了。

所谓南榜和北榜, 出自于太祖高皇帝订立的南北榜制度。

顾名思义, 南北榜就是把大盛两京二十三省划分为北榜十二省与南榜十一省。在判卷时南榜墨卷与北榜墨卷分开审批, 两榜录取名额一致。

待到录取完今年的新科贡生后,再把南榜贡生和北榜贡生的墨卷放到一起排名。

太祖高皇帝定下南北榜制度,是为了避免南北取士人数差距过大,以至江南坐大满朝南音。这种事情是太祖高皇帝没有办法容忍的。

事实上,这种事情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接受。所以在太祖高皇帝后, 南北榜制度就成了盛朝祖制。即便有南方士子觉得不公平,这项制度也一直都没被更改过。

在把南榜五房和北榜五房录取的墨卷掺和在一起后, 所有考官全都聚在了一起排名。

别的倒好说,该是二甲就是二甲, 该是三甲就是三甲。

二甲进士能不能获得庶吉士的资格取决于后面的庶吉士考试的成绩,三甲同进士能不能选到好的官职取决于考生家里有没有实力给考生安排, 本来也与排名无关。

让考官为难的向来都是一甲三人的人选,会元的人选更是重中之重。

要知道,皇帝陛下在殿试时只看会试前十名的卷子。

如果殿试时皇帝陛下没有格外欣赏的墨卷,那么会元基本上就是此科的状元郎了。

所以考官在决定会元人选时才会格外慎重一些。

原朴听着周围一众同考官的争吵声,点了点玄八十一号墨卷,对副考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宋榆道:“觉得此卷当为魁首的人好像格外多些?”

宋榆笑道:“此卷说理清晰,堂庑尤大,难免让人沉醉。”

宋榆是乾元二十一年的探花,做了两任翰林院掌院,又是理学宗师,资历极深。

在赞赏玄八十一号墨卷的同考官占比较多的前提下,他的这句评语几乎具有一锤定音的力量了。

原朴心里也最属意这份墨卷,但是他必须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原朴想要保证恩科的尽善尽美,就必须做出最无争议的选择,也不能做出任何瓜田李下之举。

听到宋榆的话后,原朴喜悦地道:“嘉木兄说得有理,此卷‘子曰’一题,破题精妙,有飞龙在天之势。列为第一,名副其实。就定这份玄八十一号卷为会元罢。”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