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李守中升官时年纪太大了,还没等到他做出什么成绩,人就在任上去世了。
若非如此,王夫人也不会待李纨那般刻薄,以至于把贾兰逼到向贾母求救的地步……
而叶士高他年富力强,京中又有靠山。好生做上两任赚些政绩,或是升任地方的布政使,或是调回京城做侍郎都是有的。
这次升迁,几乎就是一场镀金之旅。但叶士高到底能不能镀金成功,还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若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自有他的远大前程在;若他守不住本心,和前任江苏按察使一样掺和到杀头的事情里面去,那他就是神仙难救。
不过杨门上下,全都长着八百个心眼子。叶士高本人既不贪财又不好色,唯一的爱好就是吃点家常小吃、喝点小酒,想来他也不会犯什么杨宗祯都弥补不了的错误……
除了按资历论之外,按功绩论,绍治帝把叶士高这个杨门之人分配到江苏那等富庶之地也是合情合理的。
别人若是嫉妒,也可以去找个得力的老师,或是收个能干的徒儿,绍治帝本人并不会在意这种事。
不论底下的人如何划分流派,最终都是要为他这个皇帝效忠。若朝廷的人才能够多一些,对绍治帝来说也是好事。
从四品升到三品,对于叶士高本人来说也算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此以后,他也能算是半个朝廷大员了。
至于离开京都这个权力核心会不会耽误耽误自己的前程,叶士高一点都不用担心。
有师父杨宗祯在,叶士高不会错过京中的信息与机会。
叶士高离开前,特意把叶荆的婚事给提前办了。
女方正是叶士高师弟沈四象的女儿。
叶士高此次南下赴任,再想回京,少说也得有个三年五年的时间。
父母不出席儿子的婚事,也显得他们叶家不尊重沈家。
因此叶士高夫妇才与沈家商议,提前把叶沈两家的婚礼给办了。
贾璋这个徒弟自然要做师兄的傧相,不但要帮叶荆迎亲催妆,还要帮他挡酒。
所幸他年纪小,说话又好听,众人也不难为他,只让他喝几口就把他放过去了。
待到新娘回门后的第二天,叶士高夫妇就要启程南下了。
贾璋和叶荆亲自把叶士高夫妇送到通州岸边,又折下青青翠柳,送与即将登船的叶士高夫妇。
此去经年,再见还不知要等到何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离情别绪果然不分古今!
贾璋看着远去的船影,声音有些沙哑地对叶荆道:“师兄,咱们回去吧。”
叶荆沉默地点了点头,又拍了拍贾璋的肩膀:“好,咱们这就回去。”
第128章 如海北上觐见新君,南安弊事父女相见
在叶士高南下后, 没过多久,林如海就启程北上了。
船行十多天后,终于抵达通州码头。林如海把收拾行李等事交给了前来接他的管家, 自己坐上荣国府送来的马车,直接去了皇城。
递了牌子后, 林如海在外面等着进宫面圣。
只是让林如海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 出来宣读圣上口谕, 带他前往玉熙宫的人竟是贾璋。
贾璋这些年虽然长高了不少,但相貌却和他南下扬州时差别不大。
林如海一眼就把贾璋给认出来了,看到贾璋他风貌甚都, 威严燄然, 比多年前长进许多, 心情也很是愉悦。
两人相携前往玉熙宫,路上林如海才知道为什么是贾璋出来宣读口谕。
原来今天在御前当值的翰林就是贾璋, 绍治帝见到林如海的牌子后就让贾璋去接。
还玩笑着说, 让贾璋在未来岳父面前好好表现。
不过后面这半句贾璋没说, 只说陛下知道我与姑父的关系,这才让我代替宫里的大伴们跑一趟。
这对未来的翁婿在说完官家的事情后就不再说话了,皇宫大内,到处都是耳朵,本就不是正经说事的地方。
若真有什么事情要谈, 有什么私房话要说,完全可能等回家后再说, 现在又着急什么?
贾璋带着林如海走过御道,来到新修建的玉熙宫前。
黄宏见到贾璋和林如海过来, 和贾璋说了两句客套话后就进去向绍治帝通传去了。
在他离开后,贾璋小声对林如海道:“这是御前陆大伴的徒弟黄宏。”
以后姑父有什么事找他就行, 他和我的关系还算亲密。
这话贾璋不用说出口,林如海就能听明白他的意思。
他和贾璋都是聪明人,说话点到即止就行,不用把话挑开了说。
又过了一会儿,黄宏从殿内出来请他们两个进去,绍治帝得了空,要见林如海这个新任京官了。
林如海对黄宏道了声谢,这才与贾璋一起进殿觐见新君。
在盐税案后,周党势力大减,李党也受到了牵连,内阁让渡给绍治帝的权柄也随之变大了。
加之太上皇也有了几分还政的意思,绍治帝自然也就从容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