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玉上前看了,赞道:“久闻妙善公主诗词歌赋俱精,琴棋书画皆会,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观音菩萨原身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献眼献手替父治病,孝感天地,飞升成仙。
菩萨笑道:“久不以凡物作画,生疏了。”
她提笔运腕,在竹林里添了只金蝉,莲池上加了只青蛙,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黛玉看了,忍不住也有些技痒,笑道:“花上无蜂蝶,如何显出花香?”
菩萨指着笔架,笑道:“请!”
黛玉提笔蘸墨,在花瓣上方画了一只飞蝶,两扇翅膀欲阖未阖,触角将探将收。
菩萨点头赞道:“甚妙!蝴蝶见到花时,确是这般模样。”
她又画了架秋千,语气怀念:“当年,我与姐姐们常在此玩耍。有一次,姐姐们要扑蝶儿来玩,我心生不忍,承诺做两只蝴蝶风筝来相抵。”
“风筝还没做好,姐姐们就都出嫁了。”
黛玉道:“菩萨悲悯众生,真乃菩萨心肠。”
菩萨被她一本正经的玩笑逗得乐了,搁了笔,道:“我初成仙时,就与今天的你一般,遇见可怜可悯之事,必然出手相助,遇见不公不平之人,也会怒眉喝骂,抗争到底。”
“千年过去,万年过去,靠着一腔孤勇惹恼了不少人,也蹉跎了许多事。然后,我才发现敌人愈多,能办成的事儿就越少,受苦的人便只得受更长的苦,”
她走至黛玉面前,轻抚那展翅欲飞的蝴蝶,道:“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黛玉道:“晚辈也愿意和光同尘,只要这光这尘莫遮蔽了众生。”
菩萨笑道:“光照大地,尘生厚土,本就是自然法则,谁也改变不了。”
“譬如这取经大计,灵山固然向南赡部洲传递了香火,但弘扬佛法本身是没有错的。南赡部众,乃至取经路上的芸芸众生,皆是取经受益人。”
黛玉道:“传经东土是功在千秋的大计,晚辈自然十分赞成。但没有一个无辜生灵,该为别人的大计付出代价。”
菩萨点头:“此言有理,我们会考虑。”
窗外,传来脆生生一声呼唤:“两位小姐,取经的和尚来了!”
菩萨答应一声,向黛玉笑道:“走吧,妹妹!”
她走至门口,忽回身道:“那黄风怪,在峨眉山呆的还习惯吗?”
黛玉脱口道:“黑熊精的禁箍,戴的还合适吗?”
静默片刻,两人相视一笑。
菩萨摇头:“你呀你,这般不肯吃亏的性子,将来怕是要吃大亏的。”
第63章
黛玉跟着菩萨,出了房门,正遇着文殊变的二小姐爱爱。
三位小姐你谦我让,亲亲热热走至窗外,像凡间好奇天真的普通女孩子一般,挤在一起偷听。
听黎山老母化的妇人如何坐山招夫,那唐僧师徒如何应对作答。
与原著相比,七魂六魄俱全的金蝉子说话就有趣了许多,不止拒了妇人的招婿邀请,还反客为主,大力游说妇人出家信佛。
妇人说上一句,他便有十句等着:“女菩萨,谷米金银、绫罗绸缎皆有尽时,脱**之苦,得灵魂之安才是永恒呐!我佛大乘教法,能渡难人脱离苦海,可修长生不老。女菩萨若能皈依我佛……”
黎山老母素来温厚内敛,虽然提前准备过,也不是这位灵山辩经名家的对手。
悟空笑嘻嘻地站在一旁,不时替他师父捧哏,偶尔蹦出一句犀利言辞,比他师父的还难以招架。
妇人左支右绌,即将败下阵时,幸而那八戒不负众望地跳出来帮腔,才勉强将戏唱了下去。
黛玉听得暗暗好笑,透过窗棂向内瞧了一眼,冷不防与一双星子般的眼眸对上,正是悟空。
她忙后撤一步,却正撞在文殊身上,忍不住一起笑起来,声如银铃。
房内八戒立时按捺不住了,嚷着要出来拜见“诸位姐姐”,被悟空一把拉住。
黎山老母戏已做完,假作恼怒,摔了房门出来,向她们使了个眼色:走!
四仙便依先前安排,一起走到后院去赏菊游玩。
黎山老母笑道:“这唐僧好利的一张嘴,再说下去,我都要剃度出家了呢。”
文殊笑道:“他还是金蝉子时,满灵山的佛陀也辩不过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