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一位,年岁应与自己相当,身高比自己高一些,身形窈窕,肤如凝脂,眼似秋水,瞧着温柔可亲。
身后跟着一个削肩细腰,鸭蛋脸儿的姑娘,俊眉修眼,顾盼生辉。
可就是在这两个如此美貌的姑娘冲击下,薛宝钗的心神依旧被后面进来的人所吸引,若说容貌,是自己言语形容不出来的感觉,那些诗文词句用在她身上,感觉都不够贴切,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她身上的气度。
薛宝钗莫名想起一句诗,虽然是李太白写给杨贵妃的,但薛宝钗觉得用在此处是极为恰当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
这样的钟灵毓秀,得天地造化的人,应是九天仙子落凡尘才对。
就在薛宝钗打量林黛玉之时,林黛玉也在打量薛宝钗。
面前坐着的人,肤白赛雪,面颊饱满似满月,眼瞳含情似剪水,穿着家常半新不旧的衣裳,却难掩牡丹国色,雍容的气度,颇有几分古时杨妃之品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想来当初李太白,就是见了如此的佳人,才写下如此侬艳的诗句。
两人遥遥相顾,似玉环遇见了飞燕,貂蝉瞧见了昭君,被对方的风采折服。
宝钗起身相拜,三春与黛玉还礼。
迎春与宝钗一般年岁,两人对了生辰,迎春比宝钗大了小一岁,于是便唤一声:“薛妹妹。”
“二姐姐。”两人相互还礼。
按着年龄,接下来便是黛玉,宝钗爱她眉眼间的风流气度,便轻声唤了一声:“林妹妹。”
黛玉唤了一句:“宝姐姐。”
余下来,探春与惜春,也皆唤宝姐姐。
几人落座,说一些诗文典籍一类的,宝钗也是个熟读诗书的,文采斐然,众人都说得上话。
偶尔也逗弄贾兰,询问贾兰读了哪些书,识得哪些字了。
贾兰已经启蒙,但没有正经的去上学,贾环下学了,就要教他识字读书。
贾环觉得,大哥哥不在家,自己这个做叔叔的,自当教导侄儿。
至于贾宝玉,他本就不爱为了功名利禄读书,平日里也爱淘气,自从年岁大了一些,贾老太太许他出门后,就常往外面跑,不得空教贾兰读书。
几人说着话,又一起去了王夫人那边,给王夫人这个长辈请个安。
王夫人带着薛家母女去了荣庆堂,给贾老太太请安,贾老太太邀请薛家母女住下,薛母就顺势留下了。
众人在贾老太太院子里吃的饭,王熙凤吃了饭,也带着丫鬟来了这边,跟薛家母女说笑。
等贾老太太要午休的时候,王熙凤便问平儿道:“梨香园那边可收拾齐整了?”
平儿上前,给众人见礼后,回道:“按奶奶的吩咐,前几日就收拾好了,薛太太并宝姑娘的东西,都送过去了。”
“各样陈设摆件可齐备?”王熙凤再问。
平儿点头应了:“都备妥了。”
王熙凤听了,便转头对薛母道:“姑妈,等下去了梨香园,你跟宝钗若有什么不喜的,只管叫人回了我,我再派人送新的。你是我亲亲的姑妈,可别外道了,有什么事儿,只管跟侄女儿开口。”
得了王熙凤应承,薛母只道:“我们上京也带了不少的东西,有什么不足,自添补就是,定然不跟你外道。只是,我们是就住,一应银钱家用,我们自走自的,到时一并拿与你,你也别跟姨妈外道,可要收下才是。”
薛母这样说,也是拿钱求庇护的意思,说是给家用,实际上会给不少了的银子。
一旁的徐乐听了此话,心中暗自猜测,难道书里贾家留薛家长住,也是这个意思,用薛家给的“保护费”填补贾家账上的空缺?
徐乐胡思乱想着,也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自己怎么见了什么,都阴谋论?定然是去扬州一趟,因着帮王子腾、林如海传递密件,弄出了应激反应了。
王熙凤亲送薛家母女去梨香园休息。
梨香园这边,有一个临街的小门,薛家母女颇为满意,现如今薛家的生意都是薛母打理,薛家的管事们从这小门进出也更为方便。
徐乐扶着王熙凤回院子,王熙凤感叹道:“瞧见宝钗,晃眼间,我还以为瞧见了大姐姐,不过宝钗比大姐姐丰腴些,皮肤也更白些,也不似大姐姐喜欢艳丽的衣裳首饰。大姐姐一去几年,不得音信,也不知道在宫里如何了?” ', ' ')